车市下行,部分地区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遭遇挑战,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重庆可谓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为西南重镇的成都,汽车产业在突飞猛进之中也开始触摸“天花板”。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在遭遇车市寒流下,两地的汽车产业和代表性企业将何去何从?通过数据分析、实地采访、专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对重庆、成都汽车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寻发展规律、总结经验,为提振汽车产业、推动两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今天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重庆与成都汽车“双城记”的第一篇,让我们看一看,重庆的汽车产业缘何大而不强。
2019年行程过半,国内汽车市场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从去年开始的车市下行趋势依然在延续。
“汽车产业链长,辐射带动效果也很强,产销量下降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此前,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指出,从各省市情况来看,重庆等地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汽车产业的影响。
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工厂停满成品车的停车场 王跃跃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日前在对重庆部分车企的走访中,无论是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工厂停得满满当当的成品车停车场,还是力帆第三工厂的“门庭冷落”,也都在述说着曾经的“国内最大汽车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