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这份报告,编制了2000年-2019年共计20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摸家底”。
那么,我们国家的“家底”有多少?人均拥有多少财富呢?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总资产已经由2017年的接近1400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万亿元;2019年的社会总负债达到980.1万亿元,社会净财富为675.5万亿元。
报告数据还显示,在社会净财富的分布中,政府部门财富占比24%,达到162.8万亿元;居民部门财富占比76%,达到512.6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为什么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财富占比相差比较大?这两组数据该如何理解呢?对此,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解释,单看这个数,好像居民部门财富占比偏高,政府部门财富占比偏低,但如果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政府资产占比还是比较高。
“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占比比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其实是一个从公有制国家慢慢转型成现在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模式,所以政府所持有的财富比例比较高。另外,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讲,我国的初次分配,政府的占比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高,初次分配中,比如生产税占比比较高,这也使得政府占有的财富比例相对比较高。”刘磊说。
刘磊进一步介绍,政府部门财富占比高,在某些方面是有强大优势的,比如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创造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避免因政府债务所产生的金融危机。他说:“政府的资产就相当于政府占有一定的社会财富,这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中国,能动员的社会资源要多一些,政府能够集中一些优势资源,发展一些产业,进行产业规划以及经济的长期规划;另外,对于政府部门本身来说,其抗外部风险压力的‘缓冲垫’要更强一些。其实很多金融危机都是因为政府资不抵债,但如果政府掌握了比较大量的资源,这样的危机就可以避免了。”
报告中,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