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勾勒“十四五”开局之年施政要点

2021-03-12 10:26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就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经济热点以及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予以一一回应。

  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总理记者会勾勒了“十四五”开局之年施政要点:保持政策连续性,注重“把肥施在根上”;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留得“青山常在”;政府总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高含金量”政策的落地,有助于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进一步增强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

  保持政策连续性 把“肥”施在根上

  谈及今年6%以上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李克强表示,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

  李克强也说,增长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设置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既明确“增速有底线”的内涵,也为增质导向的发展考核预留出空间。不仅保持了对于潜在增长水平的认知连续性,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淡化增速要求的标志。

  李克强表示,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的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他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出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李克强表示,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

  “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政策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一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一“减”一“松” 留得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为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李克强还表示,当然,要竞争就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就必须有监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显示真正的创造力。

  创新要依靠市场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总理记者会还释放出支持企业创新的诸多信号。

  “鼓励企业层面投入创新,这给了企业家们动力和信心。”哈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