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昌校宇 刘琪 孟珂
主持人陈炜: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的分工责任及完成时限。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多项内容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等内容明确时间表,并均要求“12月底前完成”。这些内容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具体体现,目前,距离上述要求落地还有9个月的时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更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证券日报》记者就未来9个月的政策发力点展开调查。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是基于经济复苏、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缓解对资金流向的及时调整和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能够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而通过环境优化来激发企业活力;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有望缓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解企业“燃眉之急”
蚕茧是河池市的特色产业,作为丝绸的原料,每年都有大量来往船只将其运往海外市场。郭诚(化名)从2008年起就一直在当地经营着一家茧站,“在孟买的丝绸交易中心就能看到我们的原料。”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说,这些原料从茧农那儿收购来,要进行加工、烘干,然后送到拉丝厂进行处理,最后根据等级送往欧美等国际市场。
去年3月份,销售量下降了六成。“疫情让整个进出口都受到了影响。”郭诚介绍说,自己经营了四五个站点,一个站的营业额高达5000万元。而蚕茧从原料到半成品,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的资金周转,也让郭诚捉襟见肘。“后来我在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上看到了一个助梦贷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郭诚在助梦贷上拿到了贷款,支付茧农的费用,解决了经营上的燃眉之急。
这是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种案例之一。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据国务院3月2日公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表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3万亿元,同比增长54.8%,各自增速均超过4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再次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设定了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