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书总觉得什么都记不住怎么办?

2020-05-16 23:39

  历史系大一学生。放假按照老师推荐的书单从《春秋史》《战国史》这样按顺序看的书。也不算是没兴趣完全看不下去,看的时候也会顺手做笔记整理一下重点什么的,但还是感觉一本书看完之后并没有记住什么东西。。。让我现在觉得很迷茫,想不明白看书的意义在哪。。。请问历史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ps 尤其我妈特别喜欢看历史剧,前几天看芈月传然后跟我说“看你最近在看《战国史》,给我讲讲呗”想讲讲看过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什么,…

  谢邀。认真去看老师布置的书单值得表扬,然而你为什么要去看?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一点,很容易狗熊掰棒子。

  个人观点,你读书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解决知道的问题。什么都不知道,学问也就无从做起。第二个层次,要提出问题。不是为了知道而知道,也不是为了背下来,而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再通过研究解决问题。

  所以你现在读书,在照顾到“面”的基础上,要尽快从第一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不然你脑子里的知识越堆越多,却没有问题的意识,也就没有轻重缓急,没有重点和线索。

  如何提升?我建议你读一些优秀的论文或专注,看看前人是通过哪些材料提出了哪些问题,又如何论证的。之后带着问题的意识再去读书,你读到的就是你自己的重点,然后围绕这些重点构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就能把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都串联记忆起来,再延伸到其他内容上。

  看断代史记不住内容,大多数是因为对大的历史脉络不了解,所以需要先补通史。

  最适合历史系学生的通史作品应该就是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最新修订版),张帆主编的《中国古代简史》也可以。【算不算是为我校安利?】此外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史也可以。

  上述看下来两部,基本上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表和大事记都没问题了。在此基础上可以看专题史和断代史,效果一定好很多

  1、对历史这一类的科目是否有兴趣,如果完全没兴趣,非常痛苦的在那看大脑,几乎是处在停滞何苦不工作的状态,因此就会很困难

  2、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最根本的是头脑里头需要有时间线,如果只是记忆文字是记不住的,需要在脑海里有一条完整的关于年代的时间线,然后在这个时间线上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建议你用时间线图把它画出来,然后用各种漂亮的符号画出你感兴趣的历史大事件,这些图形最好具有创意以及有趣的特点。把它作为这条时间线上的里程碑。然后把其他需要记忆的事件放进嵌入进去。嵌入时间线的事件,最好不要用文字表达,而是用很有趣的小图形来表达或者用其他彩色的笔都可以,这样可以迅速的帮助你记住一个历史阶段的所有大事件。

  3、人的记忆力最差的就是利用大脑新皮质里对一些文字符号的记忆,好的记忆通常都跟你的内在感官在一起,也就是说看见什么、听到什么、身体感觉到什么,因此你要记住这件事情可以画画,可以自己把它说几遍,念几遍,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动作,让自己记住这件事。甚至可以自说自话的演一段戏,哪怕这个情节只有20秒钟都可以,这样你就非常容易记住了。举个例子来说,我给你说500字的道理你是记不住的,但是我给你讲一个500字的小马过河的故事,相信你听一遍就能记住了,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是带画面带听觉,带情绪感觉的。

  4、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对某一门学科的掌握,它是需要有背景信息的,背景信息越多,头脑里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就越多,新来的知识点只是嵌在这个已有的网络里,就非常容易记住,因此本质上来说光读历史书是不够的,你需要去看一些课外的补充书,甚至一些野史。

  我的一个朋友身上就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他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德国人跟他讲了很多德国的历史,在听的过程中他总是不断的回忆那个时间点跟中国历史相关的到底是明朝还是宋朝?以至于德国朋友不太耐烦的说他是大国沙文主义,其实他并不是大国傲慢,而是在他的头脑的知识网络中只有中国历史的时间线,其他的国家的历史的时间线必须用这条中国历史线来嵌入,当然这样他也学得非常的快,不管是德国的还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都比他第一遍学中国历史要来得快。这个例子不知道有没有说明前面我我说的这个道理呢。

  首先一点是,养成写批注的习惯,譬如训诂、考据、评论、对比,等等。按照中国传统,注释是用文言去写,有能力的话,推荐这样做,首先是节省时间版面,而且时间长了,就可以在阅读速度上,做到浏览文言如白话。当然,尚书、籀铭之类除外。此外,就是多接触各家考注,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可以帮助你从不同角度认知史实。

  其次,我有朋友,每独一段内容,必写一篇笔记。又或者,可在第二遍以后阅读时,自己编辑贯略,总志内容。《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就是典型适合这样做的。有机会,如喝茶散步,也可多同朋友交流,交谈对印象巩固作用很大。

  再者,带着问题去看,预先有自己的想法与要求确的东西,那么相关内容线索就比较容易形成体系。

  此外,过去有人说羡慕我看东西能够记住,其实看书记不住很正常,多阅读,稍有积累后,给人以你都能记住的印象而已。

  知乎新人一枚,奉献首答。我是一个历史学爱好者,并非科班出身。题主说自己是历史系大一学生,却不明白看历史书的目的是什么。那么题主就要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对历史这个专业感兴趣,还是说只是因为自己只是输入没有输出?如果是后者可以找个历史群练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完整的有逻辑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感觉很爽。我是一个上班族,目前在读中国通史,每天晚上也就读十来页左右,读书也不能过度,要劳逸结合。我目前已经读完了好几本中国通史,如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钱穆《国史大纲》,最近在读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真心想说,要学习某一门学科是要兴趣的。最后想说,题主加油,学历史专业的人很少了,有兴趣的话就做出一番成就来。

  可以先读张帆《中国古代简史》,读的细一点,必要时做读书笔记。其次,读钱穆的《国史大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参考一下就行,知识点太碎,此书初读很可能读不下去(个人感觉如此)。

  读通史的同时,也要配合学一点文言文。每读一个断代,也要读相关的学术研究著作和历史典籍。如:学习殷商史,可读李济的《安阳》;学习魏晋南北朝史,可以读田余庆、阎步克等人的书。而《史记》、《汉书》之类的历史典籍,则是一定要读的了。总而言之,循序渐进。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