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纪念馆办苏绣展?对!用至柔之丝表现至暗历史

2020-05-27 11:24

  交汇点讯 丝,至柔之物;南京大屠杀,人类至暗之史。丝,虽柔至韧,破茧而成;和平,涅槃而生。5月16日,“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二号展厅正式开展。展览通过历史文化与刺绣艺术深入融合的手段,让和平理念跨越时空,渗透到每个观者的心中。

  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中国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为贯彻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纪念馆邀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梁雪芳,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和平主题,创作了19件苏绣艺术作品,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一针一线绣和平。用精细雅洁的苏绣语言,让更多的人记住南京的历史,了解和平的不易。

  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人明妮·魏特琳与二十多位外籍人士一起,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利用其中立国国民等特殊身份,在南京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拯救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他们的义举谱写了和平的赞歌。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三大板块:金陵不忘、生生不息、和平永存。金陵不忘,讲述了83年前拉贝、辛德贝格、魏特琳与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的故事。通过文物复制和肖像再现等手段告诉世界,他们的付出南京不会忘记;生生不息,以长明火、六朝松与紫金草为创作灵感,尤其展出了两件3米长的巨型刺绣作品,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南京这座城市对和平的理解与传承;和平永存,又将苏绣技艺与绘画艺术相融合,以寓意着和平的荷花与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和平鸽为内容,绣制了12件刺绣作品,营造了和平生活的美好氛围,将观众对和平文化的感知引至最深。

  展览还展出了围绕“锦绣和平”这一主题衍生出的系列文创,推出了“万人绣和平”的交互活动,丰富了展览内容和形式,精彩纷呈。据了解,此次展览展期三个月,市民可通过实名预约进入纪念馆免费观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