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非哲学专业的同学系统介绍哲学?和「哲学」的意义?

2020-06-20 17:14

  「哲学」一词是我们常见常用却又非常陌生的名词,一般人除了不明了「哲学」之意义外,甚至误认哲学即是相命卜卦之学,不然亦认为哲学是一门艰涩难懂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因此,哲学系的教授,学生们亦遭池鱼之殃,被认为只有怪人才会学这些奇怪的东西,甚至戏称哲学家是坐在椅子上对着桌子发呆的人,或谓哲学是以大家不懂的话,来说明本来已懂的事,结果弄得大家什么都不懂。实则不然,隔行如隔山,每一门学科皆有其探讨之范畴,只要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哲学与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一样的容易懂,人们往往受其「盛名」之阻吓,误其为「凡人」所不能了解之学科。

  几千年来多少的哲学家不断地于哲学之园地内耕耘,然而哲学却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人言人殊,各家说法不一,如庄子所云:「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因此造成人们很大的疑惑,到底哲学是什么?这里只尝试着「描绘」哲学的大致形象。本文中将尝试以最通俗的文辞谈哲学之意义,尽量避免术语。

  中文里原文「哲学」一词,初乃是日本人西周译西方Philosophy之为「哲学」,后为现代中国人所习用。西文中的Philosophy是从希腊文来的,原是 Philia 与 Sophia 二字之结合,Philia为爱,Sophia为智,由字源解释,哲学乃是爱好智慧之学。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不满当时诡辩派学者自称为(智者)Sophists,乃自称Philosopher(爱智者,今则指哲学家),而后才有Philosophy一词。苏格拉底之所以自称为爱智者,是因为他能时时自认无知,他曾说:「我所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什么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 I know noting)。由此可知,西方传统所谓哲学家,一直涵有「自认无知,或时时怀疑他人与自己之所知,但热爱探求真知。」爱好智慧、追求智慧的确是哲学的真精神。

  目前哲学这个名词,经常是指任何事物之原理或理论,因此你可听到饮酒哲学、广告哲学、赚钱哲学等名词,甚至还有范厨师搞的“豆腐哲学”,其实这些被冠以哲学之名词与哲学家的思想毫无关系。

  一个心智成熟、人生体验较丰富的人,皆有其人生观、处世之道做为行为之引导,我们若放宽哲学一词的意义的尺度,称之为「xx人之哲学」亦无不可,然若依学术上之尺度则不能冠以哲学之名了。严格来讲,能成一家之言而自立门户者,自有其独特之见解,必有精细的论证、有完整的系统,其范畴必须涵盖人生与宇宙的几个重要问题。哲学与一般人的人生观的区别,正如声乐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一般人当情之所至,难免要哼上两句,然而声乐家之歌唱,因其专门技术,自然不同于一般人之歌唱。

  哲学研究对象的划分,亦如同哲学的定义一样,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所指出之内容则是受多数哲学家重视的课题。

  在此课题中哲学家所关心的是:哲学当用什么方法或那些方法?本文只简单的介绍逻辑、演绎法、归纳法,其他较复杂难懂之方法则不作介绍。如:直觉法、笛卡儿的彻底怀疑法、康德的先验哲学等。

  A、逻辑:每一种出于理性的思想都要用逻辑方法(理则学),这是哲学的基本工具。逻辑所研究的是人类思考、推理的正确方法。人必需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才能由已知而正确的推论出新知,更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B、演绎法(Deduction):演绎法就是由普遍原则而推论出个别具体的事实。 例如:所有一中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这是一个普遍命题。) 张三是一中的学生。所以,张三是好学生。(此亦是逻辑的三段推论法。) 普遍原则有如数学中的公理、公式,只要属于普遍命题所涵盖的范围内的个体,即可推论出必然的结论。

  C、归纳法( Induction):归纳法正好与演绎法相反,是经由多次观察个别、具体的事例,而推论出一个普遍的原理原则。它的步骤是:观察,建立一些广泛的假设,利用有意安排的试验或再度的观察来验证这些假设。例如:根据多次的观察水在适当的气压下,加热至摄氏一百度则会沸腾,经过一再的试验,于是归纳得到此一原理。

  2.形上学(Metaphisics):形上学可分为三个部门,本体论、宇宙论与自然神学。

  存在学是论「存在」之学(Science of being)世界上的任何物,现在存有以及未来能存有之物都是存有学研究之对象,但存有学又不研究任何特定或个别物,譬如:人狗、花草、水火等,更不研究张三、李四、黄狗、菊花等。它所讨论的是所有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拥有的特性 ,这就是亚里斯多德在其形上学所说的:「论所有存有物之为存有物及其特性之学。」(There is a science which investigates being as being and the attributes which belong to this in virtue of its own nature)在此范畴中,讨论的是:存在的特性 、因果律、第一原理中的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人是否能找到真理?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何谓善恶?其本质是什么?何谓美?等问题皆是其研究课题。

  在存有学中探讨了所有存有物的共同特性之后,很自然的便进一步探求存有物的来源问题,即宇宙的最后根源是什么?是否有宇宙的创造者?或宇宙是偶然发生的?宇宙是永 恒的或是短暂的?宇宙的演变是有目的?或是盲目的?这些皆属宇宙论的研究范畴。

  许多哲学家由存有物的本性,而推知万物不可能是自己发生的,必有来源,因此推论有一永恒的、绝对的根源──神。而以神的存在、本质及其活动 为研究对象,在此探讨中,可以找到万有物的秩序全部解释与适当说明。

  形上学是哲学旳基石,哲学家由其形上基础而发展出其哲学体糸,因之形上学是各哲学家之起点,亦是哲学派别之分歧点,不同的形上思想自然发展出不同的哲学思想。例如:老子主张道是万物之根源,道是无为、无争,一切均顺其自然,所以人亦当效法道而无欲、无争。墨子主张「天」是万物之主宰,亦能赏善罚恶,所以需顺「天意」而行,则需兼爱非攻。

  简单来说,认识论即是探讨人类的「认识」。即我们的理性是否有认识的能力?我们如何获得知识?我们获得的知识是否达到确切性呢?我们认识能力究竟能伸展至多远呢?这些皆是认识论的研究范畴。认识论是反省批判我们的认识能力,以寻求知识的有效性,所以认识论是知识可靠性的基础。

  伦理学亦称为道德哲学,乃是以人类的行为为研究的对象,但是这种行为必需发于自由意志与属于个人人格的,其目的是引人走向至善与获取幸福。它探讨:伦理价值观、伦理规律、伦理标准、德性 行为、良心、人的基本义务、伦理的善恶等问题。伦理学亦可纳入价值论之范畴内,但笔者认为其为中国传统哲学之主要课题,所以特立一单元讨论。

  自古以来,中外思想家都曾关心到生活的价值和价值的生活。什么是真值得人追求的目标?或许根本没有这样的目标?一般的价值经验之性质和效力是怎样的?个别真理,如道德上的善、美、宗教信仰及崇拜又是怎样的?理则学(逻辑)、伦理学、美学与宗教哲学,就是讨论这些价值的,有时称为「规范科学」(Normative sciences)。探究价值之整个园地的,就是价值观。

  许多学术领域的学者,都感觉需要把他们研究用的方法及所得的结论,加以哲学性的处理;也就是说,指出该领域与更广之见地的关系,比如审察其所用之方法,它的先设条件,它的限度,它对形上学的贡献,和它对价值的影响。这样就有了科学之哲学、历史哲学、法律哲学、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有些哲学家也把价值论_的主要科目刊在这_,即理则学、美学,及宗教哲学。其实,任何一门学问,无论它有多宽或多窄的视野,都可以从哲学观点去研究。

  本应在文章之首就谈哲学之定义,但为了使非哲学专业的同学容易了解所以将本节放在哲学的主要课题之后。

  西方传统哲学非常重视人的理性,亚里斯多德对人的定义是:「人是理性的动物。」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乃因人有理性 。所以传统哲学强调理性正如自然之光辉,使人不再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动物,藉着理性 来获取真理、真知,得到永恒。

  在方法论的范畴中,哲学家研究正确的思考方式──逻辑,以及有效的研究法则以作为研究之工具,在形上学中研究宇宙的根源,存有物的最高原则;在认识论中寻找认知的最高原则;在伦理学中探讨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在价值论中确立价值的最高原则,在专门论题中奠定各门学科的研究基础。

  最后,有非专业的同学心中不免还会有疑问:哲学所谈的似乎都是些非常空洞的原理原则,究竟对实际的生活有何作用?对此问题,这里暂时不从全人类或文化这样的大范围观点着手,只谈哲学对个人的影响。

  逻辑是研究哲学之基本工具,探讨的是思考的正确方式,逻辑使人避免许多错误的推论,如逻辑学上有个欺负人的推论:

  一个未学过逻辑的人,虽明知被人欺负了,却不能驳之以理。类似这样似是而非的错误推论很多,往往混淆了人的思考。

  西方传统哲学非常重视思想体系,要求完整、清晰而不前后矛盾的哲学体系,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形成组织思想体系之习惯,在思想上尽力要求清晰的条理与井然的秩序。

  哲学范畴内的许多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同一问题各持一角度,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学哲学则需由其不同之角度而一一去理解,自能有较严密而周延的思考。

  有神论的哲学。以神为人生的中心,相信神是公义的主宰,赏善罚恶的最后裁判者,在现世牺牲物质的享受,以「真爱人、全牺牲、常喜乐」的精神,善过一生。无神论的哲学思想,积极以崇高精神为宗旨,造福人群、服务大众;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精神,创造人生。消极者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精神,吃喝玩乐,随遇而安。

  在浩瀚的哲学经典中,或许仍无法为自己找到满意的人生指南,但却是我们建立人生观的最好参考资料,前车之鉴亦可作为警惕而不至于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