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面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牛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142年1月,抗金名将岳飞遇害,五年后,岳家军中的一位猛将牛皋暴亡。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人们对牛皋的名字非常熟悉,对于他的死因,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小说中写道牛皋是因擒住金兀术后,大笑而亡的,“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那么历史上的牛皋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按照《宋史》的说法,牛皋是被秦桧派人毒死的。话说绍兴十七年三月初三,是上巳节,这天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田师中大摆酒宴,宴请各军将领。当时牛皋是鄂...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爱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见到过这一幕:两军交战时,将军往往冲在最前,将军一声哄,整个队伍士气大增,紧跟着将军与敌方交战。甚至还出现,两军交战时,只有带头几个大将在两军之间单挑的场景。那么在古代两军交战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说说将军在一支队伍中的地位,将军通常是一支队伍的头脑,负责排兵布阵、指挥作战。只要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还是在战术上,而这个战术自然是由将军所制定。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少双方实力悬殊,最终以少...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名气也不小,到如今也留下了不少的故事,在民间传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顾炎武被送给他的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他很好。顾炎武小的时候,有一次生了一场大病,是天花。天花对古代人来说,就像是今人的绝症,他的母亲好不容易请了个大夫将他治好,但是顾炎武脸上...
佟佳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她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佟佳氏, 名哈哈纳扎青(在文中佟春秀)。努尔哈赤的母亲逝世较早,他的父亲娶回的继妻对努尔哈赤兄弟极其不好,最后把他们赶出了家门。就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他的贵人―佟佳氏。 努尔哈赤在学武艺后,射猛虎救佟春秀入佟家庄。两人在佟家庄渐生情愫,最终结为夫妻。正是由于佟春秀和佟家的财力支持,努尔哈赤才能够奔到建州卫救祖父、父亲,进而发兵建立令人瞩目的女真王朝。可以说,努尔哈赤的成功离不开佟春秀的帮助。她是一位...
顾炎武是个学者,一生没有做过官,但却名满天下,受人尊敬。他的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积极进步的主张。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句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今天,世界各地大专院校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他,尊称他为中华贤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留恋明朝 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
《音学五书》是明末清初的音韵著作,作者是顾炎武。大约成书于1667年,全书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5个部分。《音论》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古音学的基本看法,是《音学五书》的总纲。其中重要的有4篇:《古人韵缓不烦改字》,《古诗无叶音》,《古人四声一贯》,《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顾炎武在书中提出“入为闰声”的理论,他说!“《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者什之七,入与平...
新华社西宁8月14日电(记者李占轶)“我从小看着老艺人做黑陶,长大也成了黑陶手艺人。如今,不少人靠黑陶过上了好日子。”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古陶器传承工程中心负责人才角仁增说。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内,手工艺人在制作黑陶(7月4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囊谦黑陶历史悠久,山荣村被称作“黑陶之乡”。村里成立了企业,将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融入黑陶制作中,使囊谦黑陶散发出浓郁特色。黑陶原材料与制作工具都从当地取材,许多村民学手艺“靠山吃山...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名山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名山藏》是何乔远编撰的明代著名纪传体史书。全书共37“记”109卷。何乔远的父亲何炯是著名学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何乔远自幼耳濡目染,对明代的政治状况和历史掌故均十分感兴趣。于是提笔写作,大量搜集了民间的种种材料,写成《名山藏》这部名著。 《名山藏》的内容并不同于一般的断代史著作,主要记述时段为明太祖至明穆宗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包括但不限于明代皇族及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沐英、廖永安、张玉、朱能、解缙、...
《日知录》,是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是作者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于《日知录》的评价是:“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於书。故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惟炎武生於明末,喜谈经世之务,激於时事,慨然以复古为志,其说或迂而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