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020-08-21 15:45

  如果你站在全世界的立场上,以全人类的为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不过是亚洲东部这一个区域的历史,是世界史整体历史的一部分。

  但是在一般的国内历史研究中,中国史往往是以一种“主体”的观念进行体现,那么中国史和世界历史就不再是一种从属,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个恐怕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的立场与角度。

  同时,在近代西方,东方社会、东方社会的历史,一般都是以中华帝国和后东方帝制时代这样的形象被人接受,而这样的中国史,由成为了那些习惯了西方社会历史的立场的学者们研究的“客体”,他们以“他者”的角度,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

  另外,上面两个角度又有所延伸,也就是以完全的他者的立场,同时对“中西两方“进行文明史的比较研究的观点。

  不同意以上 所有回答。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对世界 就是有推动作用的关系,中国达到了古代农业文明的最高峰,而西方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缔造者,这中间少不了中国的推动作用。

  世界历史 主要就是亚欧历史(埃及北非也能归于此,因为无论希腊罗马两河流域 基本属于地中海带,是互相影响的,很多资料显示希腊的文明来自两河),东西方的历史。

  而中国是远东的主体,东亚文明的缔造者,朝日越等 一直是受中国影响的,最早他们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只能向中国学习,引进中华文化。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最早是靠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的,就是贸易。在宋代还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当时中国掌握着丝绸,陶瓷的核心技术,就跟今天西方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一样,用丝绸可以换来大量的财富。直到宋西北被占据,丝绸之路中断(至少不被中国本部,宋掌握。契丹辽,金夏,只能算偏部了),直到明清闭关锁国,之前东西方的交流一直是很密切的。

  密切到什么程度?魏晋南北朝时,为了欢迎外国使节,曾在路上铺设黄金,以显示天朝上国的气派(至于是谁做的这事,还请知情者告诉我下)。可知中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是很早就有的的。唐代长安还有专门的区域,供外国人居住。基督教很早就进入中国了,当时叫景教……这也是发达的农业,古代一流的科技(至少在明清以前),掌握大量核心技术所奠定的。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有着人口优势,须知这人口众多 不是平白得来的,欧洲为何没能爆出那么多人口?即便你生的出,你要养的起那么多小孩不是吗?朱德在回忆文中就说 自己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是生下来就给淹死的,因为养不活。要爆这么多人口,必须有长时间的国家繁荣,农业的发达。在这方面,中国完爆欧洲。

  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作为中间商的中亚商人是受益匪浅的,同样占据地理优势的意大利,一样也获益颇丰。在和中国的贸易中,意大利赚的盆满钵满,以至于富庶,以至于文艺复兴也是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有人说 马可波罗游记是假的,他并没去过中国,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有很多意大利商人来过中国,他即便道听途说 也有个来源是吧??而且意大利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中国,意大利面,冰淇淋是唐宋发明的,多米诺骨牌是一个叫多米诺的传教士带回意大利的。所以我说中国是世界历史的推动者。

  四大发明且不用说(虽然欧洲人说他们的印刷术是德国人发明的,跟中国无关,但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是领先世界的,这没意见吧?而四大发明只是众多领先技术的一部分,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可以拉出一个很长的名单。无奈明清后就停滞不前了。明代的火器,如佛郎机也是引进自西方)

  发现新大陆,也和中国脱不了干系。当时奥斯曼土耳其霸占东西方 贸易的要道,意大利的经济从此开始歇菜了,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优势不在,可见和中国的贸易对他们影响多大。放在今天也是一样,中国是他们最大的金主,欧债危机最后还是跑来找中国帮忙。

  然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开始寻找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和印度,在马可波罗口中遍地是黄金,香料的地方。然后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开始哥伦布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印度。之后的历史不用我讲了吧,更多的殖民地,黑奴的交易,更大的贸易市场,更多的需求呼唤能 满足这种需求,大量生产的机器产生,于是蒸汽机主导的工业革命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并非完全的闭关锁国,发现新大陆后,很多新作物番薯 辣椒进入中国,正是马铃薯玉米等 帮助中国突破人口的天花板,完成康乾盛世 人口大爆炸。有西方学者考据说,美洲的白银有一半流入了中国。不知真假。但明清白银泛滥,一下子变很多,确是以往未有,这是事实。

  总的来说,中国是东亚文明的缔造者(世界历史本来就是东西方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的推动者,某种程度上说,是推动了西方历史的进程。

  而贸易,正是贸易将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想到中国最近要成为 金砖四国的主导者,挑战美元地位,还要用高铁打通亚欧大陆的任督二脉,将来坐高铁去德国只要几天时间,我就感到很欣慰。我们还是要重拾老本行啊。

  大约不到一百年前吧,两个史是手牵手一起走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课本上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突然变成了两个平行世界各自的故事。

  现代世界史研究始于西方, 并且迄今为止,也一直是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框架中进行,所以尽管历史学家已经花费了无数努力去批评改变西方中心论,我们的世界史研究,仍然深受西方中心视角的影响。而在西方中心的世界史研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远东地区的存在感是相当弱的,直到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触及中国,中国才进入了西方的视野。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最早是源于殖民的需要,比如“东方学”这个词,如萨义德所说,就有很深的殖民涵义。当前对中国史研究最好的西方学术机构,比如哈佛和剑桥等等,基本上也是当年远东研究的一帮人的徒子徒孙,虽然学者当然不是殖民者,他们是真切地出于学术热情在研究东方,但西方研究东方的动力、视角和成果,最终还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应用于殖民的。

  看到ls有人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这本书通俗易懂,看看也行,但我们当年学世界史的时候,老师是把这本书当西方中心论的典范教材拿来给我们看得。我建议有兴趣的人看一下《全球史学史》,伊格尔斯写的,史学史的研究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全球通史》 L·S·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草啃了一遍,决定再啃一遍,推荐下吧。

  不做无根之木。。。别人说的是别人答案,不偷懒,历史不像其他,不需要逻辑啊,空间想象啊啥高级能力,只需要耐性,细心,自己读了来,得个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