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您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科技条件下,一百年或两百年后的国语普通话发音会有明显变化吗?
老师,你好,我是甘肃兰州人,我媳妇是云南玉溪江川人,慢慢发现这里的方言跟兰州那边的非常像,有很多都是一样的发音,而云南很多别的地方又和兰州不同,可以解释下吗?困扰我很久了,谢谢!
您好,请问现在的粤语和古代什么时候语言相近?和现在的普通话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唐诗多使用平水韵,其中有入声字。我国的拼音文字已经去除了入声字,那么作为诗词爱好者在写作时涉及到平仄声时是否需要考虑入声字的因素?
请问,字典附录写着zhchsh可以简写为zcs(字母顶上有个帽子),为啥没人用呢?
徐老师您好!战国时期的秦dzin与晋tsin(以上拼音来自王力的汉语语音史)与china一词的源头,即传入波斯语中的chin的具体发音分别究竟如何呢?光看文本介绍始终一头雾水
老师您好,之前看过的方言地图,北方为什么只有山西单独划为晋语区?还有您提到的通过方言推断中古音,是不是说方言里保存了古音的特征?哪种方言保留的最多呢?
最早提出将晋语自官话中划分出来的是语言学家李荣,他所依据的标准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按照这个道理,江淮话也可以从官话分出来。现代汉语音韵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开创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方言材料。比如《广韵》的37个声母,吴语镇海线个韵尾m、n、ng和p、t、k粤语保存得好点,像广州话是全的。没有哪种保存古音最多的说法,就连古音都是有变化的,上古音和中古音相差极大。近年来,地方上不少媒体自吹本地是某某古音,几千年历史,都是属于无知的产物。
想说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真假假一目了然。纸是包不住火的,终究是要大白天下的。与其饶舌遮掩不如深刻剖析尽快查找问题根源,从实际解决问题隐患。再从实效加以改进。毕竟,群众的安危才是责任的首要。安全真的无小事,生命真的丢不起。所以,只有安全确实得保障,才能他好,你好,大家好!希望真平安!
看到那个视频了,很震惊。这个父亲失去理智了,如砸玩具一样抛摔小孩,动作猛烈,已经涉嫌故意杀人罪了。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小孩没有任何过错,也没有任何反抗能力,所以嫌犯估计会被判十年以上的徒刑。至于拍视频的,目击了现场情况,也提供了证据,是证人。证人是受法律保护的,没有任何责任。
原话题:我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信息传播怎样影响疫情中的大众行为,问吧!
谣言总是与不确定性相生相随。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伴随疫情的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所谓信息流行病。这个英文里的生造词是infodemic,由information(信息)和epidemic(流行病)两个单词组合而来,专门用来指代那种信息过多、有些信息准确而有些并不准确、这使得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很难找到可以信赖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行为指南的情形。新冠疫情更是将机构媒体、网络大V、众多社交平台普通用户都作为传播节点在网络社会中快速互动引发的复杂传播环境推到极致。事实性信息、流言或传闻、谣言、观点、解释、各种利益群体的宣传推广混杂在巨大的信息池里。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社交平台上虚假信息众多,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和新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也是事实核查和辟谣的重要来源,如腾讯新闻的较真查证平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微信公众号NJU核真录,以及丁香医生、果壳这样的科学类自媒体,都发挥了重要的事实核查作用;再者,流言、传闻、谣言也倒逼政府相关机构的权威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以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水至清则无鱼,一个健康的社会具有信息自清洁的功能,更何况有时候流言、谣言或包含了某种社会抵抗。因此需要辨析各类不同的情况。
丁律师您好,陕西父亲摔死幼童的事件不知道您关注了吗?视频上那个父亲的行为令人发指,他面临了哪些问题?拍视频的人会担责吗?
流行性传染病与传播息息相关。人传人的“文明”型传染病出现在原本孤立的文明社会之间出现定期和有组织的交流之后。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是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和信息传播事件。“最糟糕的时刻才刚刚开始”,经济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亚当·图兹断言,“全球大流行几乎已经席卷世界的所有角落,导致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陷入停摆,也暴露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长久以来的分歧”。这个进入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被诺姆·乔姆斯基视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法国著名哲学家、巴黎学派领军人物布鲁诺·拉图尔认为,“一场重新规定我们的生活条件、打乱日常生活的细节的危机,将给每个人带来挑战,我们必须学会仔细地梳理生活的细节”。新冠疫情凸显了全球化时代传播的意义,正如学者许煜所言,不仅在于新冠病毒“附着在先进的运输网络上,以高达9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扩散”,而且这场被认为是联合国自二战以来面临最大挑战的抗疫之战,首先“是一场信息战。敌人是无形的,只能通过社群和个体流动性的信息来定位它。战疫的效力取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一场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战争”;这一事件也“将加速数字化进程”并“以此构成全球协作的基础”。我们研究团队认为,正如大家观察和感受到的,影响正在持续发生,但一时半会儿又难以描述清楚。我们仍需静观各种各样的变化。具体到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有一些效应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教育、医疗、工作、社交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一些隐形或长期的效应还待浮出水面(社会心理、创伤和记忆等)。
丁律师您好,陕西父亲摔死幼童的事件不知道您关注了吗?视频上那个父亲的行为令人发指,他面临了哪些问题?拍视频的人会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