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阁其实是保定市区的一组古建筑,这组古建筑群因主体建筑大慈阁而得名,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了。
大慈阁始建于公元1227年,也就是元朝初年,由保定定兴籍著名将领张柔主持修建。现存的大慈阁寺庙建筑群占地面积有1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大慈阁建筑群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等组成。其中,主体建筑大慈阁是保定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高度达到了31米,登此可以俯瞰保定市区。
大慈阁在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保定市的标志性建筑,被列为保定八景之一。以至于在过去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的说法,历朝历代人们都留下了很多赞美保定大慈阁的诗文。
大慈阁建筑群中的钟、鼓楼,性质类似,高度都是10·9米。这两座古建筑都是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分两层。关帝庙建于明朝,原名叫汉寿亭侯庙,后来改称为关帝庙。关帝庙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因为其中的关帝造像坐南朝北,所以被俗称为“倒座关帝庙”。
今天的大慈阁内尚存有四通石碑,分别记录了清顺治四年、五年和道光帝二十六年以及民国三十一年的四次修缮记录,是研究大慈阁的宝贵文献资料。
作为古城,大慈阁除了其本身的建筑艺术外,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大慈阁周边出产糕点、香油、素面、酱菜。
这其中的大慈阁素面以素面面白、苗条劲道爽滑而著称。素面的配菜有绿菜、番茄、香菇。面汤辅以养生的枸杞、大枣、当归、姜丝等味料,经过文武火数小时熬制而成。
大慈阁酱菜和大慈阁香油据说都是源自元朝,热衷于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自然会和这两种美食产生联系。据说在乾隆年间,酱菜和香油都曾是宫廷贡品。
大慈阁糕点也是起源于元朝,但是历史上的大慈阁糕点的享用者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阁僧众等少数人。大慈阁糕点分为外用糕点、内用糕点两大类。外用糕点主要用于宫廷进贡、馈赠、恩赏等。大慈阁的内用糕点分为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节用糕点五类。
自然,这座颇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也被列为了河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06年5月,保定大慈阁被列为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