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历史类收益学自媒体到新媒源

2020-12-16 09:17

  头条号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就是要让自媒体赚钱。同样的话,几乎所有的平台和联盟都说过,今日头条说有什么区别呢?大叔看到一个数据被惊呆了,就是3.5万个头条号(其中自媒体2.6万个)每天生产的内容,已经占到今日头条总阅读数的73%。由此可见,此前与传统媒体有些不愉快的今日头条找到了另一群内容生产者,终于可以“两条腿走路”。

  1、重金补贴。一年之内,让至少1000个头条号作者,每月有至少1万元的收入。哪些号能够被邀请呢?昨天的会,没有明确说明,但官方表示已经邀请了500个人,近期会公布申请渠道。

  2、改变分成模式。不管页面有没有广告,只要文章被读者阅读了,就会给创作者分钱,且分成会远高于文章页的广告收入。

  3、新媒体孵化器计划。去年以来,好多自媒体都拿到了投资,今日头条与众多资本合作,打算在三年至少会孵化100家内容公司,其中10家获得A轮以上投资。

  4、不搞“独家”。这其实是头条号一直在这么做的,简而言之,你可以一稿多投。

  5、对原创者提高展示权重。这个其实也是老做法,可能一直在优化算法和识别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大叔强烈建议你入驻头条号,同时,作为头条号作者,大叔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1、头条号等新闻APP,确实可以成为很好的内容分发平台,毕竟它的PV和UV比你的订阅号读者和朋友圈好友高太多倍了。大叔的很多文章,单篇在头条号的推荐数超过了60万。如果头条号改变了算法,这是一笔固定收入。

  2、找到巧妙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头条号帮你做内容分发,还能给你的订阅号增加粉丝。比如利用自营广告位,但这个转化率需要亲身测试一下,目测与订阅号的阅读原文差不多。

  3、微信订阅号与其他自媒体平台的最大不同是,微信有社交和圈层的概念,比如大叔的微信好友和微信群以媒体、公关、互联网从业者居多,大叔写的相关领域的内容,通过这个圈层传播的广度和层级会高于在某个平台的单纯展示。大叔认为微信订阅号对行业的传播有着天然优势。

  4、接上面的话题,并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头条号,虽然头条在精准和细分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举一个例子,“吴亦凡即将入伍”的H5在某天引爆了朋友圈,大叔就写了一篇技术类的解读文章,在周六中午发出,仅半天时间,毫无推广的情况下,微信订阅号的阅读数破1.2万,昨天在蓝标大本营还遇到一个“订阅者”聊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因为看到这个H5的人,大部分都希望知道这个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可大叔当天晚些时候投了头条号,阅读数100多。

  5、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谁都懂,但未必谁都是这么做的,比如微信订阅号确实有不少好处,但哪天你万一被封杀了呢?找一个细分领域,还有机会。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头条号的创作者、各位媒体朋友能来到今日头条第一次创作者大会,对我来说,在一个大会上做演讲是很有挑战的事情,我们同事跟我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创作者大会,来的都是创作者不是程序员,你的演讲一定要有点情怀。这对我的挑战好大。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机器之心”,“机器之心”其实是家自媒体的名字,他的运营者也是位头条号作者,“机器之心”是我很喜欢的头条号,它是一个翻译社群,把国内外最领先的关于智能人工的文章翻译给大家。我喜欢这个名字,一直以来大家对今日头条有个印象,这是个推荐引擎,是个算法驱动的产品,公司里都是古怪的工程师,CEO只懂算法不懂人情、有种高冷的技术范儿……

  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其实今日头条不仅是家技术公司,更是一家“技术+内容”的公司,我们跟内容创作者是共赢的关系。

  我估计,我的同事会说,“一鸣这段演讲好有情怀”,但谁能告诉我,到底有情怀的演讲是什么样的?

  我找了几个被公认有情怀的同行的演讲,发现对我来说难度很大,基本都是明明做着A事,却说做的是B事。

  我再查了一下情怀的英文解释,Feelings,这还比较好理解。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么一个时代,在内容产业变革的时代,我的Feelings:忧虑和兴奋。

  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愈发严重,越来越多的出色媒体人、内容创作者相继转行到互联网公司或者公关公司做市场、做PR,当然也有好几位来到头条,我刚刚在会场上见到几位原来BAT的朋友已经在从事别的行业。

  这种情况让人很忧虑,媒体优秀人才相继流失后这个行业会变得怎么样?不仅人才流失,2013年、2014年以来各类媒体广告营收都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下降。

  过去两年,除对产品技术的思考之外,我也在思考内容生产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越来越多创造出优秀内容的人如果转行,那么优质内容是不是会成为无源之水?这个是令我忧虑的事。这种忧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作不足。我是一个信息的重度阅读者,我会看到其实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被报道,或者重要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没有被分析,或者停留在很表面的报道。我经常会发现一件明明很重要的事情,却没什么人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关注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呢?这个说明创作是非常不足的。

  第二,质量不齐。信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把人比做一个系统,系统包括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你只有收到好的信息输入,经过良好的思考才会有更好的输出。公司也是如此,特别是头条这个系统,无论有多好的算法和输出,都离不开好的输入。目前中文世界上优秀的创作还是不够多,比如在我熟悉的科技圈中,对科技和技术、对媒体都非常了解的创作者,还是不够多。

  第三,分发不力。我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有没有印象,“点蓝色的文字关注这个公号”这个还是比较文明的,最近看到“点击蓝色的公号名字点一下也不会怀孕”这种,还有文章底下放一张图片,“想知道凶手是谁吗?那么请点击查看XXX”,在微博上“关注可以领红包”或者是抽奖的病毒营销活动。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要用标题党的文案,要用红包,要用病毒营销来获得粉丝吗?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粉丝的人是真正擅长创作的吗?这样的分发有效率吗?

  第四,回报不好。我现在很少听说通过创作来致富的创作者,当然类似罗辑思维这样的少数除外。有很多文章的创作都只能通过比如发软文写软文获得回报。在我看来,六神磊磊、机器之心这些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收入也不高,回报不好,这是我的忧虑。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说以上问题并不尽是出于公益,也不是出于情怀来关注这个问题,我确实是从一个利益攸关者角度来说的。只有内容越繁荣,推荐引擎才能发展得更好,如果内容创作下降,整个行业下降,头条也不能发展好。这是我的理性认知。

  关于忧虑这个话题,过去两三年有非常多的讨论,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尝试各种转型,各种方式都有。我对现状很忧虑,过去两年一直都在想,未来会变得怎么样,但是我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尽管有些问题还不明朗,但有些事实还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下面,讲讲我的兴奋。

  第一,创作门槛降低。在过去,比方说机器之心这样的翻译作者,他们是没法发行刊物的,这么高冷的内容,可能在一些学术期刊或者在会务会刊上刊载,人工智能学习这么高冷的内容,是不会向大众发行的,但是现在可以了,开个头条号、微信公号就可以向大家传播内容。

  第二,传播门槛降低。一个小众内容也可以得到很多的阅读量,很多的粉丝。门槛降低肯定让参与创作的人多起来,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投资人,无论是个律师还是公司高管。

  以我个人为例,如果十年前我想写篇文章影响别人是非常困难的,但前两周因为招聘原因,我写了一篇给互联网界产品技术人才求职建议的文章,那篇文章在发表之后短短两三天内大概有50万阅读量,这比过去我写的所有文章,加上学生时代的作文,加起来所有的阅读数还要高,这个是新媒体带来的。

  在此之前如果我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可能要去给杂志投稿,可能还不会通过,可能主编恰好不喜欢我写的东西。即使通过,可能阅读量也不会有这么大,50万以上发行量的杂志也不会刊登我这种非专业作者写的内容,大家想想是不是?

  新媒源是由自媒体教父杨飞和全国知名CBO黄小波共同创建,是一家专注做自媒体的公司!

  新媒源旗下有几大业务版块:代运营、线上线下培训、付费社群、企业包装、新媒体顾问

  作为一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媒体公司,新媒源在过去的一年培养了上百位自媒体行业精英、成功影响了上万名互联网从业者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