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虽然雄才伟略但杀错了一个人不然秦朝也不会如此短暂

2021-01-19 17:30

  秦国的强大得益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中思想开放程度远远高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大周经历了800年,到末期诸侯林立,王室的威信已经不足以震慑诸侯,所以各诸侯纷纷独立成过,互相征伐,最后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后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成了战国七雄并列的时代,也正是因为这段时期多国林立,国家之间文化差异较大,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有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导致了思想家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大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之后的封建社会虽然生产力进步了,但是思想上却是在退步的。

  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进行了“焚书坑儒”,到了汉武帝时期又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绝大多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思想消失殆尽,这里的焚书坑儒很多人可能有误解,并不是焚烧儒家典籍,秦始皇焚烧的是六国的诗书,大部分都是赞颂历代君王的,秦始皇不允许六国遗民赞颂六国君王,而这里所说的额“坑儒”不是坑杀儒生,而是坑杀方士,秦始皇求长生,但是屡屡被术士所骗,最后幡然悔悟,于是下令坑杀术士。他所作的这些都是为了稳固秦朝的统治,包括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这段时间完成,这也是他铁腕政策才能有的效果。

  历史上的秦始皇,他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就是铁血哈杀戮,这些可以说是他出生就决定了的,秦国奋六世之余力,到他手里终于实现了天下一统,没有铁血政策怎么能够做到呢?《史记》记载:“尉缭:秦王 为人,蜂準,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秦始皇这样雄才伟略的君王,秦始皇的脚下可以说是白骨累累,但是准确的说来他杀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集百家思想大成的悍匪,很多人觉得如果韩非不死,秦朝也就不会二世而亡。

  韩非是韩国人,他和李斯是师兄弟,他们都师从儒家的荀子,而这个荀子本来就是个另类,他一直信奉“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所以韩非和李斯虽然披的是儒家的外衣,但本质上确实法家的代表,他们延续了自己老师“人之初,性本恶”的思想,既然“性本恶”就需要法律去令行静止,规定人们那些必须做,那些不能做,所这就是法家的思想由来,李斯虽然沙丘之变中晚节不保,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千古名相,前半生的功绩无人可以比拟。

  韩非的天赋和才能都要远远高于李斯,只不过韩非是思想家而历史更多的是实践家,说白了当初荀子在培养两人的时候就有一让两人搭档,一个时间一个布局,可惜的是最终韩非还是被王室的身份所累,不能选择自由展现才能的地方,而韩国又是当时战国七雄中最悲剧的一个,基本就没有真正强大过,成了秦国的枕边肉,是不是就咬上一口,而且韩国内部矛盾极其复杂,韩非回去了也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所以他才写下了诸多著作,比如《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

  李斯完全不同,他没有身份的枷锁,所以他选择去了秦国,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器重,他对韩非的师兄弟情谊也非常深厚,所以多次向秦始皇推荐韩非,秦始皇看了韩非的著作后大为震惊,简直惊为天人,于是下令让韩国将韩非送来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之后韩非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就死于狱中,正史记载中关于他的死是因为李斯嫉妒韩非,所以设法害死了韩非,但真相无从得知,也有相关野史记载说李斯不想杀韩非,但是秦始皇对韩非的才华感到恐惧,加上韩非提了三条不利于秦国发展的建议,这让秦始皇下定了杀韩非的决心,而随着韩非的死,李斯对秦王朝的忠心也死了,这才有了之后李斯统一沙丘之变中赵高拥立胡亥之举。

  韩非死得确实非常可惜,他的思想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不但先进而且还相当的完善,比如“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等,这样的主张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法治社会,后世的封建君王没有一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当初秦始皇不杀韩非,而是采纳了他的思想,相比秦王朝不会二世而亡,可能和其他王朝一样能够延续几百年,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