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历史使命 共建教育价值 ——我校历史组赴吴江参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创刊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活动散记
2019年7月15日至18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承办,以“担当时代使命 探索教育智慧”为主题的全国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吴江举行。我校历史组帅朝晖、乔勇、许飞三位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人共同相聚,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盛会。回看盛会,有几个关键词令人回味难忘。
整个研讨会贯穿的一个核心就是大会主题所倡导的历史教育的使命和历史教师的使命。正如在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任鹏杰主编所一再强调的要基于教育谈核心素养,要长时段地看课程改革,要以“生命为本”超越“以人为本”,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了学生、忘记了“立德树人”的大目标。上海市著名的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在16号下午公开课后的说课,道出他为什么要上并将课题定为《读懂马克思》,就是出于强烈的使命感,即我们这个时代怎么看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17号下午专家名师演讲环节,李老师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角度,谈了他对某些问题的深深的担忧,从世界一些民族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要想消灭一个民族,就要消灭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当教科书不能完全承担培养素养时,教师就要有使命和担当。任主编和李老师的发言,给我们很深的触动和启发,即基于教育谈素养,基于使命谈教育。
《中史参》学术年会之所以能吸引全国千余名历史教师参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年会的学术性和思想的高端性,能够对我们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现引领。16号共有三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作了题为《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专题报告,陈教授简明扼要、高屋建瓴谈了西荷英美日等9个大国的兴衰史,启发人深思大国崛起的机遇条件和命运。复旦大学章清教授作了题为《理解史学的几个关键词——兼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报告,从“历史”“历史学”“历史学家”三个关键词理解史学,引领我们从想象力、理解力和批判力三个维度践行历史学科素养。陕西省著名特级教师郭富斌老师作了题为《历史教育与历史判断力》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如何看待世界”的历史教育问题,诠释了判断力需要批判思维、追根溯源、学术积淀、尊重事实、跨界视野、价值引领。17号上午四个分会场18位主讲专家的发言,下午5位特邀专家名师的“历史教育新思考”演讲,以及专家评课等环节,无不体现了专家名师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对历史教育问题的思考,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究,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今年吴江学术年会,又是《中史参》创刊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因此会议在16日晚特别安排了一场纪念主题沙龙,来自高校和中学的李惠军、成学江、齐健、闫璟、戴加平、张汉林、束鹏芳、夏辉辉等十几位专家名师,都深情地回忆与《中史参》结缘的历史,成为自己人生的转点、事业的起步,表达了对《中史参》杂志的感恩致敬之情。来自高校的编辑同行李月琴老师则致敬《中史参》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关注。三位老编辑王育民、卢兴轩和张艳云也讲述了杂志创刊以来的筚路蓝缕、艰辛曲折和一路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不忘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听名师和编辑说故事讲历史,更拉近了我们与名师和杂志的距离,诚如夏辉辉老师对《中史参》的评价,平民性、亲民性和理想性。通过当晚三个多小时的畅谈以及会议两天各个环节的活动,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没有温度,何谈教育!
每年《中史参》学术年会都能用创新点燃智慧的火花,今年的创新突出体现为“跨界”。16号下午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唐园园老师与美术老师郝世奇联袂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初中示范课《触摸身边的历史》,以博物馆和校本教材为依托,以“瓦当会说话”,引领孩子们“透物见史”,并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当场绘制瓦当图案。这节课引发了评课专家的热烈的争议,其创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和启发。17号下午仍由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尚媛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专题演讲《用英语讲述历史 让历史见证成长——选修课程“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的开设实践与思考》,其课题组对英语与历史的跨科探索以及与国际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力,更是给我们带来持续性的震撼和思考,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更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开发我们的课程,避免故步自封、学科囿圉。
没有任何一个学术年会比《中史参》学术年会上教师的参与面更为广泛。两天会议,除了开幕式领导致辞,杂志主编任鹏杰先生和副主编冯丽珍女士的主持和老编辑们的线位专家、学者、名师,进行了各类形式的报告、演讲、发言和公开课,此外还有四个分会场各有十几位老师自由发言,共有近百位专家和老师进行了各类形式的指导和交流,真正体现了广泛的参与、平等的交流和热情的互动。我校教研组长帅朝晖老师以《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阅读型学习的养成------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路径思考》论文获得全国征稿比赛一等奖,并受邀参与了第三分会场的交流活动作了同名主题发言,同时还因近几年持续发表文章被授予《中史参》创刊40周年“优秀作者”荣誉称号,这充分展示了我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积极探索与思考。参会的乔勇老师表示收获巨大,很受启发,许飞老师则表示聆听每一场讲座都热血沸腾,开阔了视野。
《中史参》吴江学术年会,实现了跨初高中学段、跨中学和高校、跨全国区域,甚至跨学科界限的大联合,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任鹏杰主编所致力的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我们除了感谢《中史参》编辑部,感谢唐秦工作室,感谢专家名师,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更多的是反思我们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论语·里仁》曰:“见贤思齐焉”,只要我们不忘历史使命,坚守教育的价值和理想,相信一定会“道不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