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满足学生发展,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改进完善等一系列行为,需要学校给予充分的支持,教师付出巨大的心血,更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特征。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例,探究校本教材的价值。
据笔者调查得知,校本教材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问题重重: 如教师专业素养有效,不能开发出具有意义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给予教师的物质和人力上的支持不足;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还不能灵活运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探索教材使用新方法等等,总而言之,没有发挥出校本教材应有的价值。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人文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入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在校本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历史科目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顺利时代发展、彰显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无论是校本教材的组织或者校本教材的实施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了解班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程度并对症下药成为开发和实施校本教材的重要前提,这一做法就彰显了人文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根据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喜爱程度全班学生被分为了三大类:第一类是排斥型学生,是笔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这类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排斥历史课程的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要做的就是在施教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新颖性、互动性的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类学生是热爱型的学生,他们或许受到家长的影响或者出于本性,十分热爱历史课程,这部分学生只需要笔者多加鼓励,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并学好历史知识;第三类学生是折中型的学生,他们既不喜欢历史课程,也不排斥历史课程,能好好听讲,也能配合笔者完成教学活动,但是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针对这部分学生, 笔者要做的就是创新教材使用方法,以“学”定“教”,甚至不教, 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校本教材。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价值,调查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喜爱程度并创新了教材的用法,从而彰显了人文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 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阐释,给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也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期能借助校本教材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如教师能端正自己的态度,放宽自己的眼界,不局限在固有、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敢于尝新、愿意尝新,在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编造或者使用校本课程;教师在编写和实施校本教材的过程中需要与前辈和同事交谈,这样既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能在互相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校本教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价值,才能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自身素养也得以提升;此外,教师明确开发和实施校本教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耐心、 真心、决心,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才有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指路明灯,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参与者,其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更不能小视,具体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上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施校本教材的前提,也是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推动力。
结合实际情况是开发和实施校本教材的重要特征。这就需要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体现学生个性的、内容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从而体现本校独特的风貌。
如,在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一课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或者戏曲社进行实地参观或者欣赏活动,又或者是邀请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和戏曲家前来学校演出,一方面可以重温古老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们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与认可。再如,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当地为近代民主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些小故事,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播放本校收藏的教学图片和影视资料效果更好。
综上.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能彰显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响应课改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结合实际情况,体现本校独特风貌,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1]傅旭霞.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3(04).
[2]毛憬春.看历史剧,学中国史——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初体验 [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等工具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无论互联网技术怎样发展,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撼动的。
教育信息化对于学校教育治理、课堂教学变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国家和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一系列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表明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建设和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甲“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为落实这一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本质是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变革,为国家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是一项重要的分支。为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属于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恰恰就成为推动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这一进程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改变这一现状,既要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固化模式的思想,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音乐教育就具备这样的作用。
2017年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打破了书面考试这唯一的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在这一年应运而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思想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应用沟通的艺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班主任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将艺术性体现出来。
9月开学季,作为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很容易面临紧急又棘手的问题。如:放学问题、班级卫生保洁问题、班级文化建设问题 等等。培养家长“助手”是我们常用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组建班级家委会、培养家长助手呢?
教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当教师,是一件需要忠心和专心的事,当班主任更是如此。从教以来,我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那是我最大的幸福。实践所悟:班主任是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人,我就是一名幸福的传递者。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我愿做一名幸福的传递者,让这样的幸福溢满心间!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许多孩子提起作文往往头疼,其原因是没有占有作文素材,没有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灵犀。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孩子们从经典名著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精神的营养。
本文以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体育核心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运用游戏教学法,渗透人文理念;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多种多样的休育项目,激发学生兴趣等几方面的重要策略。希望小学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能够注重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今后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