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

2021-04-01 17:49

  (记者 陆航)史念海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及发展工作。作为中国唐史学会最先倡议和发起者,史念海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研究、唐史研究、中国古都学研究、中国方志学研究、历史地理学刊物创办、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3月27日,是史念海先生二十周年忌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联合举办“纪念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总结史念海先生的治学成就,弘扬史念海先生的治学精神。

  史念海先生1912年出生,山西平陆人,一生耕耘在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被尊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之一代宗师,一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在中国历代疆域沿革、黄河流域环境变迁、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地图学、历史地理学史、方志学的发展,在历史地理学专业期刊编辑与出版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大的有益探索。

  “今天的座谈会,以期循着史念海先生治学的精神,踏着先生治学的脚步,沿着先生治学的理路,更好地商量旧学、涵养新知、为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开创新局、开拓创新搭建学术平台,经襄助于民族复兴之伟业。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必将产出新成果,进一步推进历史地理学研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就是史念海先生一手创建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至今屹立于学术之林,离不开史念海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任晓伟说,回顾史念海先生一生,他矢志报国,始终坚持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放在人生首位。五十年代之后,他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在学术生涯中,不断发掘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空间,不断发挥历史地位学的社会功能,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整体发展,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研究基础,创立了中国古都学,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创办了产生越来越大学术影响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回顾史念海先生一生,他诲人不倦,点亮西部红烛,育人之人。先生创建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和唐史研究所,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岁高龄时,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教坛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仅他培养的博士生即达到三十位之多。一批批优秀学子,壮大了历史地理学研究队伍,其中很多已成为研究中坚,继续将先生之精神薪火相传,堪为“西部红烛、两代师表”之典范。陕西师范大学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治学传统和教育精神,倡导广大师生践行红烛、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修身立学,教育报国。

  “滔滔黄河唯念海,熠熠红烛映河山。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纪念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追思史念海先生的宏伟功绩,就是要不断总结史念海先生的学术成就,弘扬史念海先生的治学精神,继承史念海先生的治学态度,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有用于世,把西北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说,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主要的创建人和开拓者,也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的最主要奠基人。史念海先生所倡导的“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的治学理念,“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的治学精神,和几十年扎根西部,扎根陕西师大,勤勉育人的“西部红烛精神”,是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和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赓续发展的永远灵魂!

  “2001年的3月27日,史念海先生驾鹤远游。屺岵长辞,幽明永隔,令人潸然泪下。二十年来,每到三月,我不由黯然伤神。先生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好像就在我们周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深情回忆,自己在上世纪70年代就听到史先生的大名,1979年考入陕西师大后见到史先生,并聆听了他的报告。史念海先生要求我们本着“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的原则学习历史,给自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自己爱上了图书馆,课余时间泡在书库里,看到先生的《中国疆域沿革史》,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变成一只喜爱古籍的大书虫,硬是看坏了一双好眼睛。

  王双怀说,在我的记忆中,史先生是学术泰斗,但不是什么“权威”。史先生平易近人,笔耕不辍,没有一点泰斗的架子。先生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他成名甚早,著作等身,但直到晚年,仍坚持研究,勤奋至极。读先生的文章,看不到一点“权威”的“霸气”。史先生在他将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撰写过20多部著作,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具体来说他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发展,树立了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丰碑,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新领域,揭示了人口稠密地区形成和演变的内在机制,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基础,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对历史民族地理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对历史上的交通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对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中国古都学,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定期刊物,培养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从而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说,史念海先生为陕师大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这些遗产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史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无形遗产当属海内外良好的学术声誉。先生会通致用的历史观为海内外学人所推崇,先生所倡导之顾门“宁可劳而无获,不可不劳而获”治学信条不仅书写于历史文化学院的墙壁上,更深深镌刻在陕师大历史学人的心中。先生的有形学术遗产,至少包括所培养的优秀弟子,他们已经和正在传承先生的历史观、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陕师大标志性的诸多学术平台中国史博士点、历史地理国家重点学科、唐史学会和古都学会、《历史地理论丛》等众多学术平台都凝聚了先生很多的心血。当然,先生的学术遗产和对陕师大历史学科的贡献远不至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今天的图书发布就是挖掘先生遗产的重要方面。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红霞说,史念海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毕生践行“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在近70年学术生涯中,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先后出版《河山集》等2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近300篇,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都学、方志学、历史地图编绘、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做出过开创性贡献。史念海先生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研究人才,构建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史念海先生不断探索研究,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不顾高龄开展艰辛的野外考察,开阔视野,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更为复杂和严峻,迫切地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提供高水平的理论和智力支持。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也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理论创新、思想引领、价值创造上走在前列,杜绝“脱离人民”“脱离现实”的闭门造车,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而不懈努力。我们纪念史念海先生,是为了学习史先生高尚的品质和爱国的精神,学习他独特的治学理念和无畏的创新意识,继承他所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一步促进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闵生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伟然教授,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贾二强教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西安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耿占军教授同史念海先生的弟子及家属代表分别发言,追忆史念海先生的人格魅力,纪念史念海先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