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绿茵场上历史悠久的“死对头”你不能不知道!选边站考验你的政治水平

2021-04-07 13:18

  原标题:新刊 绿茵场上历史悠久的“死对头”,你不能不知道!选边站考验你的政治水平

  政治既可以干预比赛,也可以让一支王牌劲旅分崩离析。那些因为政治原因而四分五裂的绿茵强队,在让人们怀念的同时,也为之叹息……

  布拉特的倒台是政治,世界杯申办是政治,就连世界杯绿茵场上本该只是展现体育精神的对决,也掺杂了太多有关政治的恩怨情仇。虽然没有硝烟、枪炮,但流血流汗的拼搏,斗智斗勇的对战,却一点不比战场上少。当全球为之疯狂的世界杯之夏再度来临,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恩怨,不可避免地再度成为人们的话题之一。说句玩笑话,如果你是某支国家球队的忠粉,千万牢记,有些球队可是有着历史悠久的“死对头”的,选边站可是颇能考验你的政治水平的。

  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声称的2018和2022世界杯申办中所谓的“黑幕”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支持,但世界杯创立以来,所谓的“黑幕”也并非不存在,二战前的两届世界杯就是典型。1934和1938年意大利连续两次夺冠,当时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可算是“居功甚伟”,他操控比赛的阴谋早已成为全球球迷们的谈资,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极为不堪的污点。

  1934年的第二届世界杯则由欧洲的足球强国意大利主办。首届世界杯墨索里尼就大力申办,结果败给了乌拉圭,墨胖子一气之下不去参赛。在如愿以偿取得了第二届世界杯的举办权后,墨索里尼在原本就已经拥有了多名世界球星的基础上,还大挖墙脚为意大利队从巴西和阿根廷搞来了好几名所谓“归化球员”,并责令主教练波佐拿出法西斯“铁律”来训练队员。比赛中,意大利队员在场上横冲直撞,动作粗野,在八强战中把西班牙三名队员撞得受伤下场。同时,墨索里尼还亲自指派裁判执法半决赛和决赛,声称球队失败就要接受军法处置,在争议声中把意大利队“保送”上了冠军宝座。意大利这种不光彩的胜利,却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嘲讽。

  1938年世界杯决赛,墨索里尼再次对全体球员和教练发出威胁:不能夺冠就枪毙!再次受到生命威胁的意大利球员彻底“杀红了眼”。幸运的是,意大利队4:2击败匈牙利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卫冕成功的球队。相对来说,这次胜利的含金量比四年前的本土夺冠要高不少。赛后,匈牙利队门将斯扎波还开玩笑说:“我们输了一场比赛,但救了22个人的命”。

  这里还要提一提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伙伴希特勒。1934年的世界杯殿军奥地利队,原本已经通过了预选赛,祖国却在决赛前三个月被纳粹德国吞并。希特勒一心想借这次比赛宣传“德奥一体”的伟大精神,他不顾国际足球界、奥地利球员和德国领队的反对,强行合并德奥球队,威逼奥地利球员加入德国队。奥地利队的灵魂球员马辛德拉因为坚决不与法西斯同流合污,没参加这次世界杯,后来被纳粹迫害,煤气中毒而死。这支德国和奥地利合并成的超级球队,却在首战的复赛中输给了瑞士队,连八强都没进入,可谓狠狠扇了希特勒一记耳光。这也是德国队至今为止,在世界杯上唯一一次没进八强。

  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同样也有黑幕传出。彼时的阿根廷军政府被魏地拉统治,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而军政府计划用一次完美的世界杯赛事来“麻痹”热爱足球的阿根廷国民。不过阿根廷的赛程并不顺利,第二阶段小组赛与秘鲁队的比赛就成为决定命运的生死战,阿根廷须以4:0以上的比分才能晋级。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秘鲁队非常“配合”地派上了替补队员,还奉上2个乌龙球,让阿根廷以6:0的比分晋级。赛后就有媒体爆料,一位阿根廷商人作为中间人在比赛之前就与秘鲁足协取得了联系,给秘鲁队全员以金钱贿赂;而秘鲁政府也得到3.5万吨粮食和5000万美元的贷款资金。

  足球是战争的隐喻,他常常裹挟着宗教、爱国主义和政治的狂热。说起与世界杯有关的战争和与战争有关的世界杯,就不能不提起著名的“足球战争”和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阿根廷的那场“复仇之战”。

  1969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为了1970年世界杯的最后一个正赛名额,在预选赛附加赛展开角逐。在此之前,这两个相邻的中美洲国家,已经因为土地和移民问题双边关系交恶,不断有摩擦产生。

  首回合比赛在洪都拉斯进行,当地球迷在萨尔瓦多队入住的酒店门口大肆制造噪音,结果是洪都拉斯主场1:0取胜。一位萨尔瓦多18岁的女孩,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比赛结果,在家里开枪自杀了,萨尔瓦多政府特别为女孩举行了国葬。在这样的气氛渲染下,一周后的第二回合比赛,做客的洪都拉斯队遭到了更为猛烈的袭击,萨尔瓦多球迷砸碎了他们下榻酒店的玻璃,朝里面扔臭鸡蛋和死老鼠等杂物,比赛场地的洪都拉斯国旗被烧掉,用抹布裹在旗杆上面以示抗议。最后萨尔瓦多主场3:0取胜,但在场外,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驱使下,双方球迷打斗不断,场面十分混乱,多数参与打斗的球迷都受了伤,有两名洪都拉斯球迷被杀害。

  由于当时不计算两回合总比分,两队1胜1负还要进行一场附加赛,决出最后的晋级名额。这场附加赛1969年6月26日被安排在墨西哥著名的阿兹台克球场进行,比赛的过程既刺激又粗野,飞踹球员的动作时有发生,最后萨尔瓦多队在加时赛第101分钟完成绝杀,以3:2晋级下一轮。就在比赛结束之后一个小时,萨尔瓦多宣布与洪都拉斯断交,并积极进行着战争准备。洪都拉斯国内发生大面积殴打、驱逐萨尔瓦多移民和抢劫财产的暴力事件;萨尔瓦多则大军压境。

  1969年7月14日,萨尔瓦多正式入侵洪都拉斯,双方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交火。最终美洲国家组织调停,双方于7月18日达成了停火协议,萨尔瓦多于8月2日撤军。由于从开展到达成停火协议大约持续了100小时,这场战争也被称为“100小时”战争,洪都拉斯方面约有2000人战死,萨尔瓦多方面也有900人阵亡,同时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战争引发的绿茵复仇经典,当属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VS英格兰。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马岛战争,最终实力不济的阿根廷战败,这成为阿根廷人心中永远的痛。对于阿根廷队的球员来说,“可以输给任何队,就是不能输给英格兰队”已经成为他们的绝对信条。从政治到足球,两家的梁子就算结下了。

  天意使然,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两个“仇家”相遇了。八强战上,阿根廷全队铆足了劲要与英格兰一争高下,而马拉多纳更是凭借“上帝之手”和连过5人的精彩进球,以一己之力淘汰英格兰。不但让自己永载足球史册,更是将4年前阿根廷战败的苦涩全部奉还给英国。这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弥合了阿根廷的战争创伤,同时使阿根廷人更加团结。从1986年世界杯起,马拉多纳就是阿根廷的民族英雄。据说在阿根廷,还专门有一个“拜马拉多纳教”,信徒把老马的照片供在家里香火干果地伺候着,每天还会定期拜上几拜。

  政治既可以干预比赛,也可以让一支王牌劲旅分崩离析。那些因为政治原因而四分五裂的绿茵强队,在让人们怀念的同时,也为之叹息,尤其是曾经亲密无间的队友变成了对手,更令人扼腕。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初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匈牙利队在1956年国内出现变局,库巴拉、柯奇士、齐伯尔、普斯卡什等球员“叛逃”而导致这支“梦之队”就此毁灭的历史有点久远的线多年前的苏联解体和前南斯拉夫分裂导致的绿茵恩怨,则依然历历在目。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世界杯开赛臆想过这样一个阵容:莫德里奇行云流水的突破和调度,约维蒂奇的传球抵达哲科脚下,这幅画面应该是相当值得想象的吧,当然还有别戈维奇、维迪奇、科拉罗夫、汉达诺维奇、曼珠西奇、潘德夫、贾努扎伊等一串响当当的名字。如果他们能在一起,这个队伍在世界杯上能走多远?遗憾的是,他们分别属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马其顿……曾经的那支南斯拉夫队,如今只存在于球迷的回忆之中。

  南斯拉夫曾经是东欧足球的领军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两度曾闯进欧洲杯决赛,虽然都未夺冠,但实力仍属欧洲一流。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人才辈出,博班、萨维切维奇、苏克、米哈伊洛维奇等名将皆是后来欧洲豪门的核心领袖。1990年,南斯拉夫在意大利世界杯当中点球惜败最后的亚军阿根廷,那也是南斯拉夫足球最后的巅峰时刻。

  但时值巴尔干半岛危机,南斯拉夫陷入内战的泥淖当中。1992年,南斯拉夫因“内战”被欧足联强制禁赛,不能参加当年欧洲杯,而临时取代南斯拉夫出战的丹麦,却一举夺得那届欧洲杯冠军,缔造了“丹麦童话”,成了足球史上最大的黑马。分裂的南斯拉夫则让那批才华横溢的球员失去了最后一次以“南斯拉夫球员”身份增加荣誉的机会。

  南斯拉夫分裂后,分裂出来的克罗地亚在1998年的世界杯就获得季军,原属南斯拉夫的博班、达沃·苏克和普罗辛内茨基赢得了当年未曾获得的殊荣。这一切不禁让人们设想——如果南斯拉夫没有解体,这群天才球员的上限究竟能达到多高。1990年的前南斯拉夫队已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分裂不仅仅是政治游戏,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生命中的伤痕。其实那时,克族和塞族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克罗地亚球星博班在球场上与执法的塞族警察打架,也只有在AC米兰才被允许把球传给塞族的萨维切维奇。

  与南斯拉夫足球“同命运”的苏联足球也因为国家解体而不复风采。当年的别拉诺夫、达萨耶夫等球员,是扛起苏联队前行的主力,在1986年世界杯上的惊鸿一瞥至今仍在脑海。如今,虽然俄罗斯是本届世界杯主办国,但整体实力的匮乏让人对其很难有更高的期望;而乌克兰足球在舍甫琴科之后,也难有起色。联系到当前的乌俄局势,还好乌克兰队没有入围本届世界杯,否则和俄罗斯之间的纠葛,难免又被人拿到赛场上做文章。乌克兰足协方面甚至都表示,乌方将不会派记者报道世界杯正式比赛。因此当年苏联在足球圈的影响力很难重现。

  “在一起”和“分开来”,是球员无法决定的。斯拉夫人们的恩怨情仇,让足球为之牵连,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这也是足球无法承受之重吧。

  上个月,一张足球运动员与一位总统的合影刷屏了各大德国媒体头条。在英国进行访问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伦敦接见了三名在英超效力的球员,其中两名分别是土耳其裔的德国国脚厄齐尔和京多安。这件事引发了德国政界的猛烈批评。

  德国足协主席格林德尔说:“德国足协尊重我们拥有移民背景的球员,但足球所代表的理念以及德国足协坚持的价值,没有得到埃尔多安先生足够的尊重。”他认为两名球员在埃尔多安的政治选举宣传中“被戏弄”,沦为工具。

  如果盘点德国国家队的名单,你会发现,“外国人”竟然占去半壁江山。移民政策的实施,让德国的移民数量大为增加,但移民的文化融入也成为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关种族的困扰也给球员带来了烦恼。虽然是在德国土生土长,但厄齐尔也并不是没有遇到过尴尬。2010年底,德国队在欧洲杯预选赛上与土耳其相遇。柏林现场涌进了大约5万名客居德国的土耳其人,厄齐尔的每一次触球,他们都会发出巨大的嘘声。而来自同胞的嘘声,无疑会带来更深的伤害。而在一些“纯正”的德国人看来,这些移民的后裔,从未抛弃过母国的身份。这次与土耳其总统的会面,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们与土耳其的联系依然紧密。

  如何在民族间的碰撞与摩擦中平衡、交融,德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然,德国队在解决非德裔球员融合这个问题上还是富有成效的,否则也不会有在世界杯上的辉煌战绩。“如果我们团结一致,彼此尊重,就能够实现融合,不仅仅是在足球界,所有领域都应如此。”厄齐尔曾这样说。

  同样被民族问题困扰的,还有1980年代前期横行欧洲足坛的比利时队。因为国内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民族问题僵化,导致球队更衣室矛盾激化,一群足球天才难以实现抱负,直到近两年阿扎尔和库尔图瓦们担当大任,比利时足球才再一次迎来春天。

  其实,有关民族、战争等因素导致的足球政治恩怨,始终是绿茵场上的另一种看点。除了上述的这些,诸如德法之间、英德之间、美伊之间、韩日之间……都曾在不期而遇的世界杯对决中,被赋予了浓郁的政治色彩。或许,这也是足球的另一种魅力?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