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硬盘开始跌价,笔者入手了一块2T的3.5寸硬盘作为仓库硬盘,拟汇聚分布在几个电脑和几个硬盘的数据。在拷贝数据中深刻感受到用惯了SSD再去用传统SATA盘传输速度的巨大落差。
以笔者的Win8系统环境实测,用USB2.0的移动硬盘和硬盘坞传输最快的速度是20MByte/s,传输1.5T的数据,理想情况下时间是1250分钟,时间实在有点漫长,都赶上两部加长版的《魔戒》三部曲了。更够呛的要整理的数据基本在win7和xp的电脑上,需要使用windows共享,多了一层网络的限制,更加剧了传输速度的瓶颈。
正因为有上述瓶颈,笔者决定,用一个空闲的320G硬盘和2006年的古董台机改装一台家用nas储存。
目前家用的路由器一般都是100Mbit/s,按照1B=8b计算理想情况下,家用网络的传输速度是12.5MByte/s,但是笔者使用windows共享协议传输测试得到传输速度为10MByte/s,并且每传输一个文件网络使用率会下降,网卡的使用率类似波浪型,网卡利用率明显不足,总体网络传输速度平均为7-8MByte/s。
笔者研究了典型的家用nas方案原理,使用openfiler或者nexentastor系统的方案比较普遍。但使用这些系统,部署的台机就丧失了一些电脑的日常功能。笔者测试安装了openfiler系统,在该系统上采用常规的ftp和smb(windows共享)协议传输效率还是不高,但是当测试使用其中的iscsi协议时传输效率非常突出。测试期间电脑网卡的使用率达到99%以上,传输速度直接打满了100M的网卡,并且长时间运行无明显波动。可以预见在网卡和交换机的网络设备提升后传输速度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据此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使用iscsi协议利用闲置的电脑搭建家用na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可以整合小容量的硬盘,同时也有不错的传输速率。此外开源的nas系统还带有soft raid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硬盘损坏带来的数据丢失,对比传统的移动硬盘数据备份不失是一个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选择。
同理,在IT生产领域,iscsi协议还有广阔的利用空间。特别是10Gb、40Gb以太网络逐步推广的背景下,iSCSI的速度某种程度上可以比拼甚至超越传统的FC SAN网络。为大数据传输、高并发系统的热点数据同步、系统异地灾备等场景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作者:郑一非
简介:资深运维工程师,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地方电子口岸任应用维护工程师一职。主要负责中间件运维和自动化运维工具研发,同时精通系统和网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