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文化传承的今天,左权为什么要举办民歌赛?

2019-07-05 18:49

 这个夏天,在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民歌赛事—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民歌之美在于传承千年的底蕴,民歌之力在于民族心灵深处的声音,而民歌文化在左权不仅有传承百年的历史,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1937年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各军政机关先后进驻辽境,辽县(现左权县)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1938年邓小平接替张浩任一二九师政委,与刘伯承开始了长达13年的亲密合作和并肩战斗,在太行山的日子里,刘邓二人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使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井井有条,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使一二九师由最初上太行山时的9000人,发展到1945年离开太行山时的38万人,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为抗日战争在贡献了不少革命力量。而在这期间,在太行山上还有一批伟大的英雄群体,她们被称之为“太行奶娘“。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面对血腥的屠刀,一群朴实的太行山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八路军将士的儿女,她们无私地奶儿、养儿、护儿,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之歌。

红色文化之外,左权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左权的民歌文化也是非常的深厚。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地大批新文艺工作者云集于辽县(现左权县)。为配合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他们和当地的知识分子及民间艺人一起,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认真学习借鉴,并加以改造提高。如当时从事基层文教宣传工作的皇甫束玉、胡之锐、阎濂甫、王恕先、郝乃武、刘耀藜、白镜清等在发掘整理左权民歌及填写新词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了青春,为宣传抗日、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是左权民歌产生最多的时期。其内容十分丰富,有反映军民关系的,有反映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有宣传党的各项政策的,有反映国内外大事的,也有反映敌占区人民及伪军痛苦的是事事有歌,时时有歌,处处有歌。

作为红色文化极其深厚的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下,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左权发起了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为新中国的生日献礼,向当年的革命英烈致敬!同时也旨在推广左权的民歌文化、致力传统文化传承。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