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片,怎少得了这个才貌双绝的唐朝第一女校书

2019-07-30 10:12

 成都名片,怎少得了这个才貌双绝的唐朝第一女校书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这两天,长安十二时辰又让唐朝文化火了起来,芙蓉冠、高发髻、咬唇妆的唐代美人也是剧中的看点之一。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图片来源:中华网)

但要说起唐代美人,不得不提到唐朝第一女校书。

校书,其实是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代开始就有了校书郎中的职位,到了隋唐,也就都设此官,属秘书省,直到明清才废除这一官职。

比如下图这俩,藏于湖南博物馆的对书佣珍品,确认过眼神,彼此都是认真校对和修复书籍的人。

 
 
 

 

▲湖南博物馆藏品对书佣

但当时,古代人男尊女卑的观念更导致了不可能有女性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所以这个第一女校书的来头就更加不小了。

不过当时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其实有四位。第一位是被茶圣陆羽暗恋,还被唐玄宗赏识的李季兰(李冶),不过她最后深陷党争、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另一位则是颇有诗词造诣的鱼玄机,因为妒杀婢女被处死。

其余两位一个擅诗一个因曲而家喻户晓,却都和渣男元稹沾上了关系,不过一个不得善终,另一个晚年还算安稳。这位晚年依旧岁月静好,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就是我们要说第一女校书—— 薛涛。

 
 
 

 

因父亲是京都小吏,薛涛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赋加上学习氛围,八岁就能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不幸的是,薛父因仗义执言,得罪了朝中要员,被贬四川,且在不久出使南诏后染上瘴疠,随之病逝。失去了经济来源的薛涛,最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十四岁入了乐籍,靠着诗酒唱和来维持生计。

大多数人听到乐籍,瞬间就会似懂非懂"哦,官妓",事实上老铁,你要补课了。

虽然古代乐籍女子地位并不算高,但并不是古代的乐籍都是妓女,尤其是唐代,只有精通诗词歌赋、才华横溢的美女才能入乐籍,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文工团"。

 
 
 

 

珍珠的光彩自然是藏不住的,入了乐籍的薛涛就遇到了这样的机会。

贞元年间,时逢剑南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上任,府邸内灯火通明,经过副使、判官和司马等一众官员的激烈讨论,如何让明天的欢迎晚宴更高端奢华有内涵的责任落到了薛涛的肩膀上。果然次日开宴,川蜀名流文武百吏齐聚一堂时,韦大人对眼前的节目一概不悦,就在大家很尴尬的时候,副使大人亮出了镇府之宝,一位红衣女子,翩若惊鸿、气质不凡,朱唇轻启吟出了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一首,不仅紧扣当时的热点话题,还以"巫山云雨"切入,怀古喻今,开阔又大气,女子作诗,却毫无粉黛之气。

一时艳惊四座,韦节度使更是连连叫绝。

 
 
 

 

酒桌间诗文传唱、红袖添香,案牍上文思泉涌、出手成章。既有大学问,又有小聪明,薛涛才名日盛,成了韦大人身边的大红人,甚至一度倍加信任,开始掌管府中的公文。

直至半年后,韦皋力排众议,一举上书至朝廷,推荐薛涛位校书郎,薛涛"女校书"的名气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也可见韦大人对她的爱戴。

不过此后,薛涛却因为行径狂放被韦皋贬至松州(四川松潘),边境的困苦生活让她写出来著名的《十离诗》,也因此再度打动韦大人,不止被召回成都,还被脱离乐籍、定居于浣花溪,过上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浣花溪畔,她遍种枇杷,整天赏花饮茶、诗词酒赋,享受岁月静好。

直到41岁那年,她遇到了一个"渣男",扰乱了她的内心,也成就了后来的薛涛笺和薛涛井。这天她梳洗完毕,顺手拿起了桌上的《会真记》,这在当时根本就是最畅销的言情小说,没有之一。书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让薛涛唏嘘不已,也让她对本就早有耳闻的作者元稹更多了一份好奇,有了想见他一面的冲动。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二十三岁登吏部科、二十八岁高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左拾遗和河南慰,官职不高,但却是当时的畅销书作家,作品深得宪宗皇帝好评。

而元稹对于剑南女校书,也早有耳闻,刚好在东川办案,自然就有了拜访之心。

一来二去,二人因为司空严绶的成人之美在东川梓州(绵阳)见面了。其时,元稹三十岁,正值壮年,汉胡混血的他高大英挺,谈吐却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而薛涛更是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成熟优雅,端庄娴静,且饱读诗书更让她有一种内蕴之美。一时才子佳人,双宿双飞,传为佳话。

 
 
 

 

但寥寥数月转瞬即逝,已婚的元稹办完案启程回京,这段露水恋情无疾而终。

元稹更是刚启程就写了数首诗思念家人,这厢重归寂寞的薛涛却只得终日与枇杷为伴,睹物思人。

不过才女果然脑回路与众不同,思念日盛的薛涛终日写诗寄托,因为平常的纸张太大,于是她几经尝试,找来了荷花、鸡冠花等各种不知名的红花,在瓷钵里里捣成花泥,再加入清冽甘醇的院中井水调成粉红色,将裁好的褚皮纸用毛笔蘸花泥水一遍又一遍地描绘涂抹均匀,没想到井水和花色相得益彰,成就了一张张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还美轮美奂的粉红笺。因为笺小,易刷易干,所以自制自用,十分方便。薛涛用深红色的小纸笺写诗填词,分赠友人,清新淡雅,别有风趣。一时在社会上盛传开来,并誉以美名,称为"薛涛笺"。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送崔珏往四川诗中说:"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另一位诗人许友也写到:"春城御柳韩生句,锦水桃花薛氏笺。"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说:薛涛笺其美在色。

薛涛笺不仅让薛涛的才气更加出名,也让她晚年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她的诗却从来不缺思念元稹的内容,《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薛涛自此死心,搬进了碧鸡坊,建起了吟诗楼,脱下红裳,着上道袍,清心寡欲,自在逍遥,无需再刻意奉承,一切随心所欲。

倒是不少文人,仰慕她的大名,先后写诗相赠。

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白居易《赠薛涛》

 
 
 

 

▲望江公园薛涛泥塑

无独有偶,薛涛制出薛涛笺的井水也成就了另一成都的风土名物。

岁月流逝,但这口冠名薛涛井的井水泉眼却历经变迁,依旧清澈见底,尝之清冽甘醇。于是元末明初,有一家烧酒坊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望江公园薛涛井

这家名为"福升全"的烧坊于成都东门外大佛寺附近的水井街酒坊旧址中重建。

基于"一净五水六不同"的传世水谱之法,酿酒师匠心独运、和薛涛一样相中了这口井。

取用薛涛井水酿出的美酒,酒质无色透明,清澈晶莹,窖香浓郁,尝上去更是醇和协调,绵甜甘洌,落口爽净。"薛涛酒"一经问世即大获成功,顿时间"福升全"门庭若市,沽客络绎不绝。

 
 
 

 

直到1824年,"福升全"老板建立了新号。

为求吉祥,光大老号传统,决定采用老号的尾字作新号的首字,更名为"全兴成",用以象征其事业延绵不断,兴旺发达,创出的新酿统称全兴酒。这酒窖香浓郁,雅倩隽永,全兴酒的销量和名气一下子远远超过以前的薛涛酒。

数年之间,全兴酒名噪川内川外。

 
 
 

 

时光荏苒,才女不再,薛涛井成了望江公园的一景,但因薛涛井水闻名的全兴酒历经坎坷,却浓香依旧、穿越古今,成为独一无二的成都名片。

1 / 1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