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达医院最美逆行者日记后续选登(三)

2020-03-26 20:41

 

天津泰达医院最美逆行者日记后续选登(三)

 

支援海河医院医疗队员王颖日记

疫去花开,我们终凯旋

2月18日,我被通知要去海河医院支援,因为时间紧迫,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坐上了通往海河医院的班车,坐在车上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有离开亲人的不舍,面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心被传染的焦虑。但这些情绪很快被抛之脑后,因为到了目的地后容不得多想我们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培训中,并在第二天就进入了红区工作。我所在病区的病人都是危重型患者,凭借我在ICU 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就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及操作,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2月25日,来到这里已经一周了,大家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接班时在为患者查体后,发现病人腹胀明显,腹压也很高,与医生沟通后我们准备为患者做肛管排气。这在平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但是现在因为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而且患者危重,身上的管路也很多,关键还有操作者不能被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所以这一个简单的操作下来,大家都出了一身的汗,但看到患者腹压明显下降。再查体患者腹软,顿时大家都觉得很欣慰,我们的汗没有白流,像这样的操作有很多,吸痰,口腔护理,鼻饲,翻身,血液净化……每一个操作下来都是一身的汗,但为了我们心中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3月18日,在休整了14天后,我现在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来的时候雪还没化,现在路边的花都开了,回顾这一个月,从来时的焦虑、紧张,到现在的开心、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与到这场抗“疫”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愿春回人间,疫情早日消退!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王靓日记

从1月28日至3月17日整整五十个日日夜夜,我和我的战友们在武钢二院取得了很多个第一。收治患者人数最多,治愈率最高,工作时间最长……给祖国和人民一张满意的答卷!在武汉这片土地上,我们挥洒了无悔的汗水,用良好的职业精神与高超的职业技能,收获的不仅有胜利,更有无数的感动!临行前那一天的震撼还历历在目,出发时都能忍住的泪水终于挥洒出来,各位志愿者、宾馆服务人员、班车司机师傅们的依依惜别,老百姓们自发在阳台上高喊着一声声感谢!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何德何能?

在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开始,这种感动就更加强烈,国宾级的待遇,马路两边鸣笛致敬的车辆,隔离点各种物资的精心准备,除了感动就是感谢!大家都说我们是英雄,再高的礼遇也不为过。所为英雄的称号,真的只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份荣誉,而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情。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用最平凡的行动完成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疫情即将过去,我们也即将回归平凡的工作岗位,此次的武汉之行会化作一种力量,让我在本岗工作中更加有奋斗的力量!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王建慧日记

3月16号下午,在青山党校的4楼会议大厅,我和其他41名队员一起在陆伟领队的带领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在疫情火线下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期待已久的党徽也在这一刻戴在了我的胸前!疫情就是命令,从大年初二紧急出发再到如今我们已经在武钢二院工作了32天,在驻地原地整休20天,整修期间我还度过了最难忘又有意义的一个生日。看着胸前的党徽我希望我能再战,还有8000多确诊患者在医院里,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或者还有疫情防控的前线工作都可以。但书记说的对,我们是战士,同样要服从指挥,休整,撤退都是命令!

3月17号早上才确定了下午的飞机,匆忙下青山区政府的领导们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欢送会,会上致辞无不是满满感恩,会后的合影留念更是心潮澎湃!直到我们坐上离别的大巴,曾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志愿者们还在远远的向我们挥手告别!请相信,离别就是下一次的再会!

一路的警车送行,当我们到达武汉天河机场时,武警官兵们齐声高喊“感谢天津,向您致敬”,志愿者们打着一排排的横幅向我们招手,武汉市长的含泪致谢,无一不让我们感动,我们何德何能受此高待呀!此时的我泪水已湿润眼眶,但愿此去经年,荆楚大地,山河依旧!我们不见不散!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李宗丽日记

当3月16日19:19分通知明后天要返程时,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悦,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通知父母、收拾行李。虽然具体时间未定,但有了回去的确切消息就很是满足,整栋楼都是大家收拾行李的忙乱声。

3月17日早晨七点睁开眼的那时起就开始忙碌,一上午排的满满的:7:30吃早餐,8:20发队服,9点青山区欢送会,9:30邮寄行李,10:60吃午饭,11:10踏上了赶往火车站的大巴车。坐在车上,看着二十多位志愿者为我们搬运行李,十多个交警在驻地前指挥交通,还有驻地后方的居民向我们“表白”时,心里又有些不舍。窗外的90后司机小哥不断的向我们招手,当看他擦拭双眼时,再也忍不住流下了不舍的眼泪。第一次体验交警开道的威风,武汉人民的热情,看着窗外盛开的花朵,感受着武汉由内而外的美。我们的离去代表着武汉的康复,集中再多的不舍,也不想以这种方式留在这里独享它的美。

下午3点下飞机的一刹那,看着这片属于天津的天空,心情无比的轻松,这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是那么的熟悉。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陈晓明日记

津武情

2020年3月17日,对于武汉来说,有两个关键词:送别,回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完成救助任务的各地驰援医疗队,将分批离开。而我们要踏上12:30的航班返京,接到通知时,心中充满了五味杂陈。或许听到要回家时,应该是很喜悦激动,但此时的我们却对武汉青山很不舍。此时的武汉还在封闭,当离别时听到附近居民打开窗户大声喊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的时候,当看到我们熟悉的戚彪小哥落泪的时候,当看到志愿者们辛辛苦苦帮我们搬运行李的时候,就再也忍不住了,虽然我们彼此陌生,但我们永远记得!

短短的50天,对武汉已有了故乡的感觉,到达机场时,为我们送行所说的话:湖北永远是你们的第二个家,疫情过后,欢迎你们和家人到你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来看一看。我们一定会再回来的!

在返航的飞机上,望着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我们没有时间去细细的看它一眼,50天的所有历历在目,说长不长,但这一仗我们竭尽全力,今日的胜利,来之不易,多少辛苦和煎熬,多少的压力和感动,翻涌心中,难以言说。我们整个团队的互帮互助,患者们的幽默开朗,积极配合,共同的努力,共同的胜利!记得最后一个班次,医院通知把所有病人转到定点,一个阿姨说,我们终于可以痊愈回家了,都是你们的辛苦换来的,谢谢你们,你们也终于可以回来团聚了,期待你们再来武汉!最真挚朴实的话语,表达着最深的感谢!

当我们航班落地,下飞机的那一刹那,如释重负,最美的相遇,总在不经意间走进心里,最美的缘分,总能绽放出最璀璨的绚丽!武汉加油,津武情,永远一家人!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孔会铎日记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转眼在武汉的50个日夜已成为昨天。3月17日返津的航班降落到滨海机场的那一刹那,仍有种亦梦亦醒的感觉。

走的仓促,给父母打了一通电话,给自己收拾了一箱行李,拿上一张除了目的地武汉是机打其他信息全是手写的机票,就来到这座既陌生又亲切的城市。

封城1周的武汉,零晨1点的机场,在冬日的寒风里,显得更加的冷清。从机场到驻地,需跨过长江,四十多公里的路,平时要走1小时,那晚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路上除了执勤的警车,看不到一辆其他车辆。这是第一眼的武汉城,沉寂里充斥着压抑。

工作展开地异常艰难,从天津来的138人医疗队和随身携带的医用物资是我们仅有的武器,一层久未启用的感染病房和58名新冠肺炎患者是我们拼杀的战场。工作上多出来的不仅仅是一身从口鼻武装到脚底的防护器具,还有对新冠肺炎疾病规律缺乏认识的煎熬。你不知道发烧何时退去、呼吸困难何时到来,也不知道哪些药有效果、该吃多大量吃多久,更不知道核酸何时转阴、转阴后还会不会复阳。整个武汉城是一座战场,也是一个试验场。《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一版到第七版,写上去的每一字,修改的每一句话,亲身经历的人都明白,那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是第二眼的武汉城,沉重里裹挟着悲怆。

二月的武汉城,凌晨三点的通勤车,四个小时一班的红区工作,表面的周而复始下面,如春回大地般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生活上,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人员、热情开朗的班车司机小哥、相互关爱的同事兼战友,温暖了人心。工作上,一篇篇论文报告、一次次周会总结、一个个好转的病人,鼓舞着人心。武汉的冬天再冷,春天总会到来。靛蓝色的婆婆纳、紫红色紫荆花、粉红色的垂丝海棠、火红色的南天竹,该开的花一朵也没有少。这是第三眼的武汉,变化里充满了生机。

随着检测力度的加大,应收的尽收,进一步封锁社区,全民戴口罩,建立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重症病房分层治疗的制度,传染病防控的规律其实也简单而有效。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武汉很快迎来了人们期盼已经的疫情转折点。老百姓看到的是网上公布数字的减少;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感谢。方舱医院清仓,定点医院整合,战势的好转摧枯拉朽,一下子就要走了。第四眼的武汉城,不舍里堆满祝福。

从武汉归来,如果你再问我为何当初报名去武汉,我只想说,我去武汉不仅仅是支援,每一个亲历战场的人都明白封城的武汉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武汉人民在感谢所有提供帮助的人,其实我们武汉外的人更应该谢谢武汉,是这座城里的一千万同胞用血肉筑起了生命的长城,才阻止了病毒的迅速扩散。去武汉,也算是我对武汉乡亲的感恩吧。期待到疫情退去,第六眼的武汉城,重归繁荣与祥和。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