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诊治经验谈一一四川成都获安堂高新诊所:喻贞良副主任中医师

2020-04-16 16:00

 

        食管癌属中医辨证的“噎隔”、“反胃”范畴。食管癌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痛等为主要特征。食管癌好发于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其中以中段最多,下段次之,L段最少。本病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食道癌发病机理:本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基本病理改变为食管狭窄,发病机制与胃、脾、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本病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常因忧思伤脾,导致脾伤气结,津液不能输布,遂聚成痰,痰气交阻食道;或因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久而成瘀,阻塞食道;或因嗜酒无度,多食肥甘,酿成痰浊致使食道狭窄;也可因恣食辛辣香燥等物,津伤血燥导致咽管干涩。久病之后,胃津亏耗,损及肾阴,阴损及阳,阴阳耗竭,病情危重。

        食道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气交阻型、热结阴亏型、.痰瘀互结型、气虚阳微型、脾肾阳虚型等论治。但临床治疗分型不是绝对分型,只是相对而言。临床相互兼杂型多见,尚需灵活辨证论治,才能获得满意之效。

病案:

        患者:董福绪,男,78岁,家庭住址: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

        就诊时间:2017年4月13日

        患者吞咽梗塞、伴胸痛、咯痰、痰中带血,有时咯唾液伴血鲜红、(2月10日作胃镜时插管后而胸痛、时常咯吐少量鲜血),胸脘痞闷一周,在当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及私人诊所按食道炎和胃炎治疗未见好转;中医认为是肝胃不和、痰热阻肺、肺胃郁热伤及血络而唾液血鲜红,服药罔效。于2017年2月13日前往德阳市人民医院作电子胃镜检查提示:食道下段见巨大溃疡样新生物,呈新鲜出血、触之易出血。然后取灰白色组织送病理科病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在德阳市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月余,经对症、放化疗后,2017年4月10日CT检查诊断:食管下段及喷门壁增厚、僵硬,于2月13日诊断比较,增厚程度有减轻。

2017年4月13日延余刻诊:胸闷、胸骨后刺痛,痛有定处,咽食梗阻不畅,有时食后即吐,或呕吐痰涎,有时呕出物带有鲜血,大便干结,形体渐瘦,肌肤枯燥,面色晦暗。舌红少苔,有紫斑舌下脉络瘀滞,脉涩而细数。   

        中医诊断:噎膈。

        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

        辨证分析:痰瘀互结,阻于食道,故见胸闷、胸隔刺痛,痛有定处,咽食梗阻不畅,或食后即吐,食不得下而复吐出,呕吐痰涎;瘀毒化热络伤血溢则呕出物有时带有鲜血;久病阴血更伤,肠失润泽,故大便干结;长期食欲减少,生化化源缺乏,必见形体逐渐消瘦,肌肤枯燥;少气懒言,面色晦暗,舌红少苔、有紫斑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而细数均为气阴两虚、痰瘀内结之候。

        治法:益气养阴,开郁化痰,解毒散结。

        方药:启隔散和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丹参20克,太子参30克,姜半夏15克,郁金15克,砂仁,5克(另包冲后下),旋覆花15克、代赭石30克(另包先煎20分钟),浙贝母15克,半枝莲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茅根15克,炒藕节15克,延胡索15克,枳壳15克,荷叶蒂7只,杵头糠6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太子参益气养阴;丹参、郁金、砂仁、枳壳化痰利气以开郁;旋复花降逆以止呕,消痰行水,王好古谓之本品治“噎气”;半夏祛痰降逆;代赭石甘寒质重,平肝降逆,增强旋复花、半夏降逆止呕的作用。浙贝母、茯苓清热润燥以化痰结;荷叶蒂、杵头糠化浊和胃以降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配以延胡索增强活血散瘀止痛之功;佐以炒藕节、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以治兼症。甘草调和诸药。共凑益气养阴、开郁化痰、解毒散结之效。

        另外:加服解毒化瘀散结和补气养血扶正之品。    患者经用上药方及方法出入加减治疗三月余,患者病情好转,饮食、二便如常;精神转佳,自觉像健康人一样。患者怀感恩之情,于2017年7月送锦旗一面以表谢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