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虫草故事:电商渠道让年销售额增加至上百万元

2020-08-16 13:39

  七八月份的青海囊谦,处处可见虫草买卖的场景。

  村子里,广场上,道路边,都会成为交易场所。对于绝大多数采挖者来说,这些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小东西,他们是一根也舍不得吃的,卖出去换钱几乎是一致的选择。

  囊谦目前没有建起专门的虫草交易市场,人气最旺的老城区中心广场,就成了最理想的交易场所。上百名销售者一字摆开,将自己的虫草摆放在大大的簸箕里,吸引购买者。销售者以采挖者为主,购买者则以外地人为主,成交量并不大,通常都是几十根,上百根就算是“大生意”。

  知情人说,这些摆摊的都是“小打小闹”的零售商。要想见识真正的虫草交易,还得到几个大虫草商家里去,那里才是囊谦的主要虫草交易市场。

  8月初的一天,我来到位于县城西南部的一座民宅内,这是虫草商人阿尼赛布的家。上午九点多开始,拎着虫草包的商贩开始不断涌入,站满了占地一亩多的院子。

  56岁的阿尼赛布身着白色稠衣,头戴黑色毡帽,站在人群中间。他手里接过一包包的虫草,摊放在桌子上,仔细查看。近30年与虫草打交道的经历,他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成色,双手捧起一把放在鼻子前嗅一下,就能分辨出新草还是陈草。

  双方商讨价格时并不言语。阿尼赛布往手上搭块米黄色的布,拉着卖虫草者的手,两人在布的遮挡下用手指比划,商定了价格。据说,采用这种最古老的“搭手”交易方式,是为了避免万一交易不成,透露出的价格影响此后的交易。

  一上午忙下来,阿尼赛布购入了200多斤的虫草。与广场上论根买卖不同的是,这里是按斤来买卖,每斤的成交价格从4万多到6万多不等。一年下来,他的团队经手的虫草有2000斤左右,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但阿尼赛布说,在囊谦比这规模大的虫草商还有不少。

  20世纪90年代,为了孩子上学,阿尼赛布从着晓乡查哈村搬到了县城。他告别了放牧生活,开始做些小生意,卖皮子、卖虫草,啥赚钱干啥。凭着诚实守信,他一路将虫草卖到了玉树州、西宁市,后来卖到了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在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建立了销售渠道,生意越做越大。

  2002年,阿尼赛布多了一个生意帮手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