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幼升小丨3-6育儿疑难大讨论第一期

2019-02-13 12:25

  “所有孩子的抚养人,无论是两边老人,还是爸爸妈妈,甚至家里的阿姨,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养育中的每一方都试图给孩子自认为的最好的照顾,同时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价值观和做法是最正确的。”

  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会让你有这么多“小情绪”了吧。

  从出发点来看,隔代教养中的每一个教育者角色本身都没有问题,都希望孩子好。但是问题就在于——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去试验和雕琢。所以怎么培养,往往会成为一场“家庭战争”,两代人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想:

  小白妈妈:“我了解“行情”,看过的育儿手册都堆成山了。我坚决反对你们溺爱和封建的做法。对了,你们普通话还不好!”

  小白奶奶: “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说我封建溺爱?你看我把我儿子养得多么优秀,不然怎么能把你拿下?养小孩纸上谈兵可不行,对了,你有时间带孩子吗?”

  A妈:“每逢孩子放寒暑假,自己没时间照顾要放老人那儿的时候,心里都有点“小忐忑”。”

  C爸:“本来宝贝在家都已经形成比较好的生活习惯了,爸妈一来又全乱套了。”

  甲奶奶:“我们给他们带小孩,小两口好像对我们很嫌弃,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乙姥姥:“给孩子冲个奶粉,他们嫌我手不干净,就不让我弄了,在他们家要处处小心。”

  丙爷爷:“年轻人太冲动,孩子犯了错误就又凶又骂。我劝两句,他们觉得我这是在溺爱。”

  个人觉得,针对隔代教养的问题,每位家长喝过的鸡汤都不少了。但是喝了无数鸡汤,可能依然处理不好。一句话:道理懂,怎么做?

  在动物界,父母除了给予子女生命外,同时也承担着为幼崽“塑形”的责任。老鹰会教孩子飞翔,野鸭会教孩子游泳,猎豹会教孩子捕猎,蚊子会教孩子吸血(开玩笑)......这些基本的能力养成,从来不会由上一辈代劳,这是自然的选择。

  类似的,对我们人类而言,从人格上、行为习惯上给予孩子最有效示范和指导的,一定是给孩子生命、给孩子母乳的父母本身,这已经得到了科学和实践的验证。

  所以,父母全盘不管、或者两代人不分主次共育的做法,我认为都不可取。在养育上,我们承担多少义务,就拥有多少话语权。如果我们不要这个义务,但又想随时随地拥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良性的关系应当是:父母为主,老人为辅。父母有知识,老人有时间;父母负责给孩子塑形,老人负责帮忙。

  生活中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是孩子就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沟通这件事儿,还得咱们主动。革命前辈说得好:凡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根据自己家宝贝的特点,结合科学的育儿指导,跟另一半定下一个育儿大方向。接着叫上老人,开个“圆桌会议”,一起头脑风暴,制定双方都可接受的“家庭育儿手册”。白纸黑字、条条框框写清楚带孩子的时候,什么能做、能说,什么不能,然后约法三章,共同遵守。这样一来,老人有了参与感,我们也放心让她们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