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供考生参考。本文整理了2019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消费。大家可以点击2018年,全社会围绕“消费”两字的讨论热烈而充分。从拼多多的走红到榨菜和方便面的热销,从个人的现身说法到援引身边案例,人们对于“消费疲软”多少有些担忧。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但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的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补齐短板、兜好底线,提振文化消费需求,不但需要筑牢产业基础,还需要在品质发展上下功夫。
一方面,扩大文化消费符合新的消费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已经逐渐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在量的满足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同于物质消费的刚性需求,文化消费是弹性的,具有“黏性”特点,即某种文化消费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习惯并持续攀升。文化消费因人而异,不同的消费者由于职业、收入、社会地位、文化程度、性格爱好等差异,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呈现明显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扩大文化消费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优势逐渐弱化,投资需求、规模逐渐缩减,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应地,文化消费作为整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品生产,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传统行业相比,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创新、创意,具有占用资源少、消耗低、污染小的特点。因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变要素配置,降低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化解过剩产能,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重心转向发展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竞争力强的行业,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
文化消费总量偏低。与物质消费相比,我国文化消费的总量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速度明显加快。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进入“扩张时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另外,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相比,文化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占比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