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云枫)“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时代;这是一个被互联网所颠覆的时代。”
北京的初冬,国家会议中心宴会厅里掌声雷动,俞敏洪选择了这样一句话作为自己在“学习力大会”上的“开场白”。
俞敏洪定义其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近20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教育。”
俞敏洪对此并不完全否认,互联网在教育层面带来了各种全新的手段和方法,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拓宽了学生收获教育的渠道。
在十年前,俞敏洪发现,全中国的中小学配备了大批跟互联网有关的电子设备,并且,当时的中国还在继续加大对互联网教育的改造。
而十年后的今天,俞敏洪坦言,此前的中小学教室里的电子设备已经开始“落伍”,成为摆设的它们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老师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灌输模式,并没有让中国的学生因互联网变得更有创造力、想象力。
俞敏洪认为,这样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有愧于“互联网”三个字,更有愧于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
在俞敏洪看来,很像是在清朝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坚船利炮能够使中国强大起来,便造了无数比日本更先进的船、炮,但是一场甲午战争,就把中国人打醒了。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我们的船开得多快,炮有多长,一夜之间便被打得“稀里哗啦”。
“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在相信,某种外在的改变,会改变一个民族的本质。在这个互联网信息通透的时代,这恰恰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俞敏洪说道。
“互联网作为外在技术性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帮助更新教育的手段,但却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