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华灯初上。进贤县温圳镇聂万中心村广场一派祥和的景象,妇女们和着音乐的节拍跳广场舞,年轻人驻足在文化长廊观看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道德格言,在“最美家庭”“敬老模范”“好媳妇”“优秀青年”“高德老人”等“十佳”模范的展板前,过往的村民投去赞赏的目光。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温圳镇把活动深入到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在推动“三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中,通过“弘美德、讲文明、抓典型、树榜样、接地气、浓氛围”等系列动作,以家风教育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彰显,激发了全镇广大群众崇德向善的激情。
“南台的美女李渡的汉,温圳的罗汉满街窜。”这是当年进贤人的一句民间“顺口溜”,温圳水陆交通便利,社会各阶层构成复杂,造就温圳人热情豪爽重义气、敢拼敢闯敢出头的特有码头文化,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温圳人冲动不服输的脾气。从前的温圳,拉帮结派、聚众斗殴等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家风兴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正。在温圳镇,一股“学经典、立家规、淳家风、促自律”的热潮正在全镇党员干部队伍中蔚然兴起。日常工作之余,大家纷纷捧读古今中外、先贤名人的经典著作;闲聊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如何修身持正、清廉治家、至善重礼、诚信做人的内容。
温圳镇党委书记余葵介绍,传统家规家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虽历经岁月洗礼,但其本质内涵在当今社会愈显珍贵。重视家规家风,弘扬优秀家规家训,涵养新时代的美好家规,是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温圳镇先后开展了“廉洁文明家风,党员引领示范”“兴家风从我做起万人签名”“万户千家晒家规”“讲好温圳家风故事”“今日温圳人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活动自开展以来,温圳镇先后收集整理好家规200余条,采编党员群众好家风事例20余篇,家家户户门口定制“我的家规家训门牌”。同时在320国道两旁分别打出了以“孔孟文化、儒家思想为主题文化长廊”、以温圳籍各大姓氏提炼出来的“温圳经典家规家训展示长廊”。通过展示宣传,进一步把“三风”意识植根到每一个社会家庭,有效提振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有力推动当前各项生产和项目建设的开展。家家户户都以家规为镜,全镇各村邻里相争、家庭吵闹的现象明显减少,民事纠纷、信访案例发案率显著下降,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一个和谐共进图大业,与人为善崇文明的崭新风尚在温圳蔚然成风。同时,通过“三风”活动,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大发展。
温圳镇现有党员1352名,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经典、立家规、淳家风、促自律”视为一件大事来对待,当做一项促发展的政治任务来落实,以此营造以家风带党风促政风的良好氛围。该镇还拨出专项资金统一购买了《曾国藩家训》和《把信送给加西亚》等,分发到全镇党员干部手中,供大家学习研究,揣摩感悟。通过深思细悟学家规、充分讨论立家规、交流互动亮家规、身体力行践家规,让“廉洁齐家”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家规严则家风正,家风正则社会风气、政治风气正。温圳镇重视家规家训,就是抓住了扭转社会风气的关键,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家风促党风带社风,以优良的党风引领家风民风社风。
古语云:下行为俗,上导成风。在政府的倡导下,好家训世代传承,好家风日渐形成。其中镇党委书记余葵撰写的“读圣书耕心田勤而有益,讲礼义守法纪梦也无惊”的家规格言获得广泛赞誉。
通过“三风”主题活动,该镇以清单管理为抓手,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任务、整改”三个清单,推动了党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严格了执纪监督问责制度,切实加大了对村组“微腐败”的惩处,防止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念好了执纪监督的“紧箍咒”。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了“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建立了民主听证、协商等机制,提高镇村事务的公开度、透明度,在全镇党员干部队伍中,上半年未出现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未发生党员干部涉纪涉法的投诉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温圳蔚然形成。
在家风家规的传承中,温圳镇可圈可点的事迹有很多。杨溪李家村的面积虽然不到1平方公里,但时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古色古香的民居,宁静幽雅的环境,更让人心旷神怡。村主任说,建村700多年,这里来走出了12个进士、10个知府及130个其他文武官员。其中李瑞清是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也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其叔祖李联琇曾任国子监祭酒。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是李瑞清的至理名言。如今在杨溪李家村,文脉传承,底蕴深厚,形成了既有传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时代意义的家训,成为族人信守和传承的座右铭。这里也因此成为当地传统家风家规教育和“三风”建设示范基地。目前杨溪李家村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金榜、村南两个广场和德知园、科举制度长廊,修缮了东静祖堂、东素祖堂,重建了西松祖堂,并完成了“四进士”(李瑞清故居)一期工程、七条麻石古巷和红石门塘的修建,新建了牌楼、文化长廊、旗杆长廊,恢复了杨溪湖水面260亩,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历史古村初现雏形。
说起聂万村的变化,就不得不提聂家、万家两个村庄的恩恩怨怨。由于历史上两家先辈之间的纠纷,导致两村之间矛盾不断。后来,两村更是在村界之间,各自围菜园、筑土埂、挖深沟,禁止两村人员往来。一堵2米多高的“隔心墙”,让地缘相接、人缘相近、水系相连的两村居民,近在咫尺,却天各一方。
自“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开展后,聂万村开展了好家规家训展示、身边“三风”榜样人物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聂家、万家两村人之间的往来逐渐变多。当地党委、政府抓住时机,组织两村村民参加活动,开展座谈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两村村民认识到“家和万事兴”“邻里和睦、族姓和谐”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聂家与万家两村村民携手拆除了“隔心墙”,集资修建了环村大道,结束了多年互不往来的历史。
拆除了两族之间原老死不相往来的“隔心墙”,打通了连村的“断头路”,成就了两村之间的“风水塘”“大平水”亮丽新景;如今的聂万村,村相邻、路相通、人相近、心相连,两村村民友好互助、和睦共处的氛围越来越浓,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该村共有温圳建材、梁房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12家,养鸡专业户32家,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达3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东岗村打造“孝文化”宣传长廊,源于该村一位能人的举动。据统计,2015年东岗村委会岗前自然村6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总人数21%,其中65岁以上老人80人,留守老人56人。尽管这些老人家大都比较富裕,但他们的子女常年在外打拼创业,老人难免感到寂寞孤独,特别是遇到身体不适时,愈加焦虑郁闷。为解决村里空巢老人守望相助问题,让村中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东岗村委会主任、岗前自然村能人吴建辉至诚善举,利用中心村建设之机,投入14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了4幢28间联袂成排的村老年公寓,建筑总面积达1060平方米,设立56个床位。同时,配套完善了村医务室、娱乐室、公共餐厅等用房,基本上可以满足全村空巢老人集中食宿生活。目前已有43名老人入寓,入住老人费用开支目前由吴建辉全额承担。
该村通过制作宣传长廊,以道德讲堂、家风讲坛等为形式,组织老人长辈、好家长议家风、晒家风活动,以及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等途径,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推动形成重视“孝悌慈”等家庭伦理教育的良好氛围。聚焦“淳民风”,以家风带民风。通过开展评选“双十佳”“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广泛宣传荣获全镇“十佳老人”杨有良、“十佳敬老爱老模范”吴建辉,推出了一批包括五代同堂的杨家财等“和谐家庭”,处处模范带头的陈文力、吴毛根等“优秀党员”,徐贵权、吴桥初等一批“创业先锋”“致富能手”,热心公益的吴来春,二十多年如一日孝敬照顾长辈的吴丽琴,以及吴良梅等“好媳妇”,对妻子关爱有加的“好丈夫”吴方平,带领群众改变村容村貌的“好干部”吴国和等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了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温圳镇地处抚河之畔,自古就是江南重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正是凭借传承和发展,而今,古镇新韵生机勃发,文明之花遍及城乡。温圳逐步进入了“有看头、有玩头、有兴头、有想头”“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佳境。
联里村打造的“廉文化”教育基地,在进贤也颇有知名度。村支书何明华介绍,该村有1800人,7个村小组。由于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等制度在该村广泛运用,基层“微腐败”得到了有效防治、村民对村委会和干部非常信任,开展工作基本无阻力。“在我村,哪怕只有一两万元的小工程,都会启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干群之间信任程度高。我们曾经在一个晚上做通了180户村民配合拆迁的工作。”何明华说。
近两年,温圳镇投入巨资加大了镇村建设力度,年初打响了镇村环卫清洁整治战和320国道拓宽征地拆迁战,创造了12天和谐征迁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的纪录。目前,温圳投资150万元,打通了温圳前进大道至温圳大道、前进大道至桥西一街的断头路,投资102万元的花园广场、投资103万元的桥西一街、投资68万元的垃圾压缩站和投资300万元的城乡“天网”全覆盖等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今年1月17日,温圳镇启动运营了总投资410万元、占地面积17550平方米的温圳镇禽蛋交易市场,周边占道为市、无序经营的问题可得到彻底解决。该市场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彻底告别马路市场的经营模式。
未来中国发展蓝图更是让人憧憬,温圳镇党委书记余葵说,该镇党员领导干部必将抓住时间机遇、主动追赶潮头、勇于担当实干,做到大刀阔斧谋发展、身体力行促改革、不打折扣抓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高要求严标准实作风携手奏响“四有温圳”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