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儿童入学难俞敏洪委员:应有科学评估和足够的特教

2019-03-23 19:14

  “依法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每一个适龄儿童的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残障儿童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当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带来《关于多部门统筹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建议》。

  教育部等七部门2017年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等均有保障特殊儿童入学的规定,但事实却不一定乐观。

  3月1日,在2019适龄特殊儿童入学问题调研及政策建议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温洪谈到,当初试图以“零拒绝”的入学政策让患孤独症的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却遭到普通孩子家长反对,他们怕自己孩子受到伤害,要求“零风险”。

  澎湃新闻注意到,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近期发布的《适龄特殊儿童入学、就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提到,多个调研案例显示,一些特殊儿童在没有经过专业机构客观评估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老师的经验和简单的测试而被学校婉拒,成为入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业客观的入学评估,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受到不合理、不科学和不专业的评估因而失去上学机会,也是尊重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合理教育安置的前提;更是为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必要过程,使孩子在后续的教育安置中能够真正帮助其融入集体、针对性地促进每个孩子的潜能和个性发展。”该报告指出。

  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5.66万人,在校生30.40万人。《报告》认为,即使按照1:5的师生配置标准估算,普校所需要的特教/资源教师的数量也十分巨大。

  “特教老师这一块我们确实缺乏。我们的困惑是当前专业的支持不够,我们的普教老师还是主要面对整体的教育教学,针对特殊孩子,他们没有专业的培训。”北京朝阳劲松第四小学副校长许芳告诉澎湃新闻,“希望有社会机构或者专业的人士能够进入学校指导,或者有专业的学校能够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可能更好。”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