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少成多基金买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吗?

2019-04-08 00:40

  个人养老投资新时代,40家养老目标基金PK,你会选择哪一家?【寻2019基金业引领者】

  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求一夜暴富,但求跬步千里。本栏目自带发掘八卦的热情,探讨有趣的基金话题,“基”少成多,积精华干货,行财富自由。

  上周四,我们的天团系列刊发了一篇标题略扎心的文章《人类天生不适合做投资》,洋洋洒洒的两千多字的结论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生存理性,是投资非理性之源,应对这种非理性的方式就是合理的配置和科学的风险管理。

  也有小伙伴在看完后和我们交流,如果把这句结论套用到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这件事上,不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只篮子里、基金要多买几只才能抗风险?

  对于这个“简化”,我们也是服气的,但这句概括说对了一半,持有不同的基金的确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基金买得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因为建立基金组合的关键在于互不相关。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投资组合之父”马科维茨还有一句话,“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我们可以做到在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组合的风险。

  上图来自J.P.Morgan,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马科维茨的说法,图中的折线就是资产配置每年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到,通过组合各种不同类别的资产,虽然在某些年份的收益也会不如人意,但长期来看,收益的波动是小于单一资产的(仅高于固收类和现金类资产)。因此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不仅是“免费的午餐”,也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手段。

  比如,权益市场的风险回报比大约在0.5上下,那就意味着你在权益市场3年至少有1年是亏钱。但是如果找到15个以上不相关的策略,很容易将风险回报比提升至2以上,那么你单年度亏钱的概率会降到1%,也就基本可以保证每年都不亏钱。所以桥水基金的达里奥才会说,“如果我拥有15-20个高质量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我就能减少80%的风险,同时不减少我的预期收益。”

  但把这种资产配置的思路运用到基金投资中的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增加基金的持有数量。比如,有的投资者虽然买入了十几只基金,但所有几乎都是某一种风格的产品,这样就算买得再多也经常同涨同跌。相反,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会发现,只有找到相关性较低、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不同资产,才能真正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假设我们组合现在有一只股票基金,如果我们继续买入10只的股票基金(股票基金之间的相关性约为60%),你能降低20%的波动率水平,但也只能降低那么多了;但是,如果我们往股票基金加入1只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相关性为0),我们就可以降低30%的波动率,如果我们能在市场上找到15个相关性为0的产品,我们就可以降低80%的波动率。

  但另一点必须承认,资产的数量也会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换句话说,基金持有的数量太多也不一定是普通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最佳方案。

  最直接的理由是,我们不是达里奥,没有那么高的专业性和时间去找到足量不相关的策略和产品。另外,别看市场上基金数量众多,但持有一大把基金数量未必是一个好决定。著名的晨星公司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中随机选取1只到30只不等的基金建立不同的组合,并且不断更换组合中的基金,计算出5年的波动率,结果如下:

  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后,波动程度没有随着个数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市场上的基金看似数量众多,但内部同质化程度并不低。所以,建立基金组合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在有意识地把鸡蛋分拨给不同篮子的同时,还要告诉自己,篮子和篮子之间,先看负相关,再来说数量。

  换句话说,尽管当前的权益市场热火朝天,但从分散风险、资产配置的角度,我们依然建议您关注即将发行的中泰蓝月短债A(007057)/C(007058),这是一只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的纯债基,债性纯正,不买股票。另外,相比于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投资限制更少,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择优投资组合品种,灵活调整久期配置,合理运用杠杆增厚收益。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