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三女生电话痛哭:一年没回家吃饭都要跑读书真苦父母不易……

2019-06-08 13:38

  原标题:衡水高三女生电话痛哭:一年没回家,吃饭都要跑,读书真苦,父母不易……

  人民网发了一个视频,衡水中学“实验班”高三女生因模拟考没考好,数学不到100分,心里特别难受,给父母打电话痛哭。

  为了考上好大学,三年前她从外地来衡水读书,每天吃饭为了节约时间都得跑着去,因为冲刺高考已经一年没回过家了,每天都要做十多套卷子她,一个多星期都没时间给爸妈打电话了,想到自己这么多年吃的苦,这次还没考好,觉得委屈!这么懂事的女孩,让人特别心疼,在微博下面,很多人留言鼓励她!

  记得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副校长钟保强说的话: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你分数那么少,哪也去不了。

  不要用“学数学有什么用,连买菜都用不到”给自己做学渣作借口,虽然买菜时用不到,但它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

  是啊!年少的时候,总觉得读书很苦,常常虚度光阴,其实,那是我们去看世界的上坡路。

  一位来自青岛的爸爸,在去年女儿中考时,用手机和文字记下了女儿这一年间的生活。

  “这一年来,她房间里的灯,成为了家里最晚熄灭的那一盏。”(图源:青岛日报)

  “每天早上,女儿在吃早饭的间隙,也得坐在楼梯上读一会儿课本。”(图源:青岛日报)

  “中午,来不及回家,在校外餐馆解决午饭后,女儿在车上睡着了。”(图源:青岛日报)

  “晚上,女儿回家学习到11点是常事,要看课本、刷题、练听力……孩子妈妈还要负责答疑。但她学到多晚,我们就陪到多晚。”(图源:青岛日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年8月批发的200根笔芯,今年3月就全部用光了。一天写完一根笔芯,那就是得写1万多字,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图源:青岛日报)

  “学校离家只有4公里,但那天我们还是全程陪考了。看着女儿自信步入考场,我感到很欣慰,又抑制不住地紧张……”(图源:青岛日报)

  “回到家后,女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初中3年的课本、试卷、练习册都找了出来,准备全部清理掉。”(图源:青岛日报)

  “看着垒起来比女儿还高的书本,回想着这一年来的经历,再看看如今站在这叠书旁自信笑着的女儿,我相信,未来,她一定能看得比这叠书更高、更远……”

  很多孩子说,要中考,要高考,真是太苦了!就像图里那个女孩,每天早出晚归,书不离手,周末一天还要辗转3个补习场地,累得只能在车里打盹。

  正所谓 “十年寒窗,百炼成钢”,读书不易,要历经千锤百炼,才能以铁一般的意志面对中高考。

  “现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是却有着基本的公平。应试教育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因材施教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对于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英美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因为相比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只要够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老实说,这些话根本不算什么石破天惊之语,甚至已经可以说有些老生常谈。只不过这话从韩寒口中说出,却让人又有另一番感慨。

  “中国愚民教育体制下的题目,会想尽办法把人弄得很蠢,出来就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很多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多少人在大学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没有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几年,韩寒成为了一种现象,他的书大卖特卖,一群在上初高中的孩子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韩寒的拥护和自己对教育体制的不屑。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时故意交了白卷。用双色笔答题并在试卷上留下很多自己的不满,用以反抗高考。

  2008年,云南考生吉剑试图故意考零分。因为答题时“闲着无聊”,胡乱做了些题,最终总分168分。

  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韩寒,开始从抨击教育体制,到反思当今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曾经那些视高考为无物,并同样猛烈抨击教育体制的学生们,却因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因为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的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同样是08年交白卷的徐孟南去年还上过微博热搜,因为他想重新高考,并四处劝现在的学生们,不要放弃高考。

  他当年深受韩寒《通稿2003》影响,强烈反对应试教育,原本成绩也不错的他,在高考后生活同样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说,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不管上的什么大学,后来找了什么工作,是高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让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总会有一定的回报。

  诚然,那些高考失败或者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相对于上大学的几率,要小太多。

  如果有考试这样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试试,非要绕远路呢?

  看不上考试,你的优势在哪里?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考试都考不好,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行!考试是一个筛选机制,在这条道路上,必然有人闯过去,有人闯不过去。

  有人说,我天生不适合学习,但我别的方面能力突出,我善于经商、我情商高等等,我以后的发展机会也很大。

  一个人学习不好,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综合能力,比如他的耐力、他的意志、他的学习习惯、他的反思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用天生适不适合来作为借口,恐怕不大合适。

  毕竟,拿出十多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学习这件事,在这件事上你表现的很差,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其他方面就能行。

  以前,我们天真的认为,学习好的都是书呆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大部分学习好的同学不但不呆,而且其他方面也表现的很突出,他们把学习力运用到了各个方面。

  不少人在谈论学习无用论,但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差生,在每个人的内心里,还是觉得学习好不会有错。

  考试,在我们看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最值得去拼的一件事。

  虽然,在一些人那里,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是。孩子, 希望你在最该学习的年龄,努力去拼一拼,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