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遴选议论文】凝聚社会基础创新社会管理(上)

2019-06-13 23:19

  在市场化、开放性、流动性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其核心就是要运用创新的理念、机制,扫除阻碍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增强基层内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群众之间、群众与国家及市场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和谐的互动关系,最终形成合力,推动事业不断前进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创新社会管理,需以公信力的构筑为基础、思想建设为源头、机制创新为动力的思路来推进,有效破解当前基层普遍存在的“散、弱、贫、私”四个方面问题,从而激发活力,促进发展。

  离开群众信任谈发展,谈管理创新,犹如“缘木求鱼”,不切实际。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政府公信力的培育,作为化解群众信任危机的有效手段,增强与群众的互信基础。

  不可否认,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顶层设计”的创新很重要,决策者需从大框架、大制度方面做出创新。但是落脚点必须从关系千家万户的管理痼疾着手,以民生为重,把发展最需、群众最盼的问题摆在第一位,切实解决困扰民众生活的实际问题。我认为,要平稳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构筑信任基石,重点在于重民生,顺民意,解民忧。重民生,根本在于思想的认识。就是要将民众的诉求与自身的职责紧密结合,不做“甩手掌柜”,不搞“遥控指挥”,特别是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仅要有主动了解民众需求的“公心”,还要有敢于直面民众疾苦的勇气,切实以群众困难为己任。顺民意,核心在于把握群众的所求所需。平衡把握当前发展所需与群众现实所求的关系,在参与、制定决策过程中,立足公平正义这一前提,充分相信和吸收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将决策意志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达到社会、市场与群众的和谐统一。解民忧,关键在于行动的落实。当前普遍存在口号响、声势大、实效却很小的所谓“民生行动”,这些胡里花哨的动作只是作秀,是无法真正取信于民的,群众需要的是政府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生活过的更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力气解决一大批群众长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时,政府还需要从自身努力,有效树立务实、高效的服务形象。严格按照调控、培育、服务、协调的定位,积极转变职能,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心实意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取群众的信任,筑牢信任基石。

  社会管理创新实质是一种新旧思想观念的对抗,是传统思维选择与现代管理模式之间的争锋。只有从根源上赢取主动权,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坚实的社会基础,进而获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为社会管理创新增添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管理组织者思想领域建设。各级领导干部是管理创新的组织者,决定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和进程。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领导干部思想领域建设,深化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之主动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盼。将思想素质和道德培训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以民情走访等形式为手段,引导干部群众交朋友,做群众贴心人。同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自主性特征,要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包容心态和接纳胸怀,让不同的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充分酝酿发酵,相互撞击,以更好的营造开发、自由的创新环境,促使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

  另一方面要实施以人的素质、社会风尚、生活理念为核心内容“健脑工程”。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一主体意识并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在深化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要全覆盖的进行大宣传、大动员、大部署,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营造社会管理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上下齐心、合力攻坚的共识。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引导教育群众,要着力实施以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健脑工程”,使群众认识到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收入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管理,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广大群众热情参与管理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争做管理创新的积极践行者。

  自考专科毕业没有报到证,能考河北省公务员吗?如果考上河北省公务员面试审核需不需要提供报到证?

  你好!我想问下18年浙江省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告里要求在现行政关系所在单位满两年,经历时间截止2017年11月,我在现单位截止到2017年11月已经三年多了,但是12月份可能要调新单位,关系也要转过去,这种情况如果我考上了还算符合资格吗?

  本科毕业,辅修了双学位,毕业拿到了两个学位证书和一本毕业证书、一本辅修证书:两个学位在国家学位网上都能查得到,只是辅修的学位注明了是辅修;毕业证书写了两个专业,学信网上也有备注,请问,这样的情况,能否以辅修专业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