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赢得“柳暗花明”

2021-01-21 19:51

  从去年2月10日开始,一汽红旗生产车间便陆续实现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被大众集团视为“电动汽车战略样板工厂”,而新能源车间是其最大亮点。

  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一汽-大众奥迪以“启势立新 领未来”为主题亮相,奥迪e-tron国产版、奥迪e-tron Sportback等产品组成的电动化产品矩阵成为亮点。

  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好的品牌才能带来销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北京现代以“长期思维”开启了战略转型。

  “2020年将延续2019年的暴跌势头”“预计全年汽车零售将下跌20%”……如果把时钟拨回2020年初,恐怕很少有人能够预计未来一年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所有行业的头顶,让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汽车业“雪上加霜”。车市销量“跌跌不休”,新车计划短期无望,突发的疫情给本就不乐观的车市又披上了一层黑色面纱。

  2020年2月起,汽车产业链几乎处于全面停摆状态,2月零售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整个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共计销售新车367.2万辆,同比锐减42.4%。同时,疫情导致不少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消费信心受损。

  因此,当时市场的乐观预测是,如果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全年销量将下跌10%-20%。甚至有人悲观预测,全年国内汽车市场降幅或达30%。

  对于汽车业来说,想办法“活下去”是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根据2019年的数据推算,汽车业每延迟复工一天,国家就会损失150多亿元。一个业内共识是,汽车行业及时复工复产,不仅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巨大拉动作用,更肩负着稳定消费、稳定经济使命。

  面对逆境,中国汽车业并没有缴械投降,而是逆势而上。

  一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汽车业捐款捐物,推出各类健康车产品,并加快复工复产速度,“产业守护者”。另一方面,汽车业通过多项举措支持供应商和经销商,为上下游产业“减负”,演绎了“平时互助共赢,难时唇齿相依”。

  一个最直接的证明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截至2020年2月12日,在全国汽车整车生产集团拥有的超300家的生产基地中,反馈复工的生产基地就达到183个。

  截至3月11日,汽车工业协会密切跟踪的23家汽车企业集团(年销量占比超96%)复工率达到90.1%,国内汽车产业在2020年5月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汽车业惯用的线下营销、线下服务被迫“停摆”。汽车业迅速推出包括车辆免费救援、车辆免费检查、专项技术支持等措施,并发力线上直播等营销新方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转型速度。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中国汽车业交上了一份令人动容的年终答卷。在中汽协2021年1月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了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终成绩单。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在欧美主要汽车市场销量骤降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业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企稳的发动机。

  从细分市场情况来看,2020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99.4万辆和201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5%和6%,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2.7%和3.6%;乘用车产销占汽车产销比重达到79.3%和79.7%,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7%和3.5%。

  而受国Ⅲ汽车淘汰、治超加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的拉动,商用车全年产销更是呈现大幅增长。2020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3.1万辆和513.3万辆,首超500万辆,创历史新高,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8.7%,产量增幅比上年提高18.1%,销量增速比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在巨大的冲击下,全行业同舟共济,不畏艰难,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加快转变营销方式,积极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市场逐步复苏,全年产销增速稳中略降,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总体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如是说。

  自主品牌:在狂风暴雨后开出最鲜艳的花

  “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如今,“新国货”不仅事关每个人衣食住行的选择,也暗示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

  无论是李宁、回力等国产“老字号”借助网络再次走红,还是元气森林、钟薛高等新品牌破土而出,“新国货”让人们对中国制造有了更多憧憬。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新国货的“新”是技术的新、审美的新;“国”是代表一种文化的属性。“新国货运动,就是现代化过程中商品不断进化迭代的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

  纵观当下中国汽车市场,主力消费人群正发生变化,更加多元化的购车需求以及对高品质车型的追求,也促使汽车企业不断进行优化升级,打造优质产品和品牌服务。

  有分析认为,作为大宗消费品,自主品牌汽车要想打破消费者的固有认知,难度系数更高,也更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如果回溯去年汽车市场的表现,“自主品牌努力向上”一定是关键词之一。

  “2020年全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775.5万辆,市场份额38.4%。虽然从全年的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不算高,但通过月度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不难看出自主品牌的努力。”许海东说。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3.7万辆,同比增长12%,市场份额达43.6%,上升1.9%。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6月开始,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触底回升并一路上扬,打响了一场反攻战。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自主品牌一年的发展中,两个趋势不容忽视。一方面,2020年,自主十强的销量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85.8%,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吉利、长安、长城仍牢牢占据前三,长安21.4%的同比增长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众泰等弱势品牌已经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以红旗品牌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上行进入新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5日,红旗品牌年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100%。自从2018年按下品牌振兴加速键后,红旗品牌年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分析认为,红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主品牌也能在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主品牌上行是一个时论时新的话题。在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看来,中国汽车业正面临市场下滑、产业升级挑战、2022年合资政策调整等危机。自主品牌需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并通过技术、产品、产业的高端化,适应消费“爆炸”,满足消费高端化。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强者如林的豪华车市场,红旗品牌的强势突围既得益于完善的产品布局、研发投入带来的“硬实力”,也得益于年轻化营销、售后服务创新带来的“软实力”。

  据了解,在产品布局上,红旗品牌“双5双9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