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商业演讲的表现之道:纵有宏图大略也需表达得宜

2020-01-19 09:43

  商业演讲是商业创新最显性的部分,是最具影响和传播性的商业活动。自从乔布斯聘请了后现代主义戏剧制作人帮助他筹划了发布会,商业开始极具表现欲。现在的CEO都有了一个不可推脱的重要兼职商业舞台表现。不论是商业巨头还是创业新贵,领军人物的演讲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12月22日,腾讯产业加速器之AI与SaaS第二次融合课程在深圳腾讯总部举行,NPO和IT技术社区演讲教练、全球500强企业BP高阶训练导师杨天颖莅临现场培训。作为长期为企业CEO及高管授课的专业指导老师,杨天颖进行了以高管大场演讲能力为主题的分享。

  培训分为三个部分:1)场景目标、2)叙事脉络、3)故事思维,以宏观的方法论配合务实的微观技巧,帮助企业CEO及高管真正实现“演说制胜”。

  演讲可以细分出很多场景,在演讲之前,对目标场景的识别尤为重要。目标直接影响对演讲模式的选择。

  如何快速识别场景?如下图四象限所示,以演讲目标和信息方向作为识别维度。演讲者可以首先进行场景识别,进而针对不同场景进行策略性准备。

  其中,细化到企业CEO及高管演讲场景所属的象限,可以划分出三种演讲模式:

  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模式。其中,专家模式适合面向解决问题;经理人模式适合工作部署,而领导人模式则适合大场的传播性演讲。

  作为TED的首席策展人,Chris Anderson曾说,“演讲是一把钥匙,开启同理心,引发振奋,分享知识与洞察,唤起一个共同梦想”。

  对演讲的场景和对象完成分析,接下来要考虑的重点,是一场演讲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演讲可以帮助你“连接”到潜在客户、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或者高端人才。一般而言,短时间内的演讲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和长篇巨制,讲一个走心的故事,植入少量几个好观点,在演讲结尾的贴出二维码,就能够实现与观众的“连接”。

  演讲不仅打动现场观众,也应该有更广泛的传播。如何设计内容,使得媒体和自媒体能够把演讲的核心和精髓传播到更多的人,可以使用意义凝练、韵脚优美的金句。越凝练、越有力量的语言,也就越具备传播性。

  演讲需要设计。把叙事策略剖开来讲,就是如何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叙事脉络、用什么视角去演说。

  TED的演讲方式已经影响了全球会议演讲和发言的模式,成为最具实用性的“演讲宝典”。个人视角、多元内容、强仪式感、传播性、时间限制(18分钟),都可以成为CEO演讲可以参考的叙事策略。

  现代演讲的趋势和原则是以观众为核心。什么样的叙事脉络能够最大程度的抓住全场观众注意力?课程以TED演讲Kang Lee的《你真的可以识破孩子的谎言么?》为例,提炼和抽象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演讲脉络:有趣/惊讶、反转/颠覆、抛出问题、给出答案(主题、结论)、延伸/展望,这是一套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此外,这个演讲标杆案例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从个案讲到大画面;带着观众求解;用反转和颠覆唤起观众兴致;讲故事;用比喻跳过难懂的术语;适量的互动;数据表达要有技巧。

  CEO们想要表述的主题往往是宏大的,甚至是复杂抽象的。CEO们要有“故事眼“从主题中找到观众能理解的任务,从任务中找到观众能共鸣的故事。如图所示,从故事的核心往外穿透。

  课程带领大家理解“对抗力量塑造原理(打怪兽原理)”。对抗力量塑造原理,是故事设计中最重要而不容易理解的原理(Robert Mckee)。讲成功会沦为无趣的自夸,讲挑战、挫折才引发共鸣。故事线就是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挑战起落跌宕的行进过程。“打怪兽“技巧无论在娱乐型演讲还是严肃的商业演讲场景中都适用。

  乔布斯对这一原理理解最为透彻。他重要的产品发布,都用到“打怪兽原理”。不论是iPhone还是iPad。

  故事思维是内在性和隐性的,所以观众往往只是得到吸引和共鸣,并不能识别这是一个故事思维的作用。反过来说,如果观众感觉到演讲者在讲故事,效果则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CEO或高管,你面对的投资方、家人、伙伴、员工都是你的说服对象,给想说服的对象对冲、对抗的力量去完成说服,这是讲故事的基本原理。人类不喜欢一边倒的信息,因此最好的说服办法是,不仅仅把这方力量说给你,同时把对抗的力量也说给你,这就叫说服力。乔布斯借用这种原理,成功说服百事可乐的高管John Scully加入苹果。

  CEO们的商业演讲时间有限,往往不能谈及太多,否则信息过量,过犹不及。那么,如何简洁表达?演讲者往往难以释怀。

  我们在给CEO设计演讲的过程中,做出这样的提醒:演讲不是独立事件,它有一个信息梯度。在演讲之前,就有社交媒体的简洁推广;演讲之后,请把观众连接到你的更多内容,你个官网、公众号、出版物…… 这印证了TED首席策展人Chris Anderson的那句话:

  “演讲是一把钥匙,开启同理心,引发振奋,分享知识与洞察,唤起一个共同梦想。”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