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中国足球新政的另一只“靴子”落地,所有“帽”的具体数额也公布于世。让扬子晚报记者来给您逐一分析,帮您了解未来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足球圈,都有哪些重要的条条框框在约束和激励着俱乐部和球员。
首先当然要来聊聊重头戏,中超新政“四大帽”的具体数额。其中中超的支出帽为12亿元、2020年降至11亿、2021年降到9亿;注资限额为6.5亿、2020年降到5.6亿、2021年为3亿元。其次,新政提到了亏损数额,中超2019年亏损限额为3.2亿、2020年是2.9亿、2021年为2.7亿。薪酬帽,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球员工资帽方面,国内球员最高税前工资(不含奖金)为1000万元,这个数字与昨天本报见报稿件预测的数字完全相同。而增加部分为参加亚洲杯、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字号球员可以上浮20%,这两成的增幅,应该也是为国脚打气,鼓励他们在亚洲杯等重要的赛事中,能有积极的表现。
此外,新政还细化到了奖金发放,亚冠赢球奖单场最高600万,中超赢球奖300万等。
会议还出台了2019年中超联赛赛历。新赛季中超于2019年3月1日开幕,11月30日结束。跨度长达275天,满满九个月。这也创造了中超自2008年增容至16队后最长单季时间跨度纪录。根据新的赛历显示,从明年1月的亚洲杯开始,国足全年将集中7次。而受此影响在联赛中的间歇期达到了5次。对比一下今年的中超联赛,3月2日开始,11月11日结束,持续254天,间歇期为两次。
新政的初衷,很明显是为了保证国家队为世界杯预选赛等大赛做准备,保证国家队的成绩。
新政出台还有一个重要点,那就是中超准入制度加入了女足部分。凡申请中超准入的俱乐部须拥有一支女子足球队,并参加女超、女甲或女乙联赛。女超俱乐部每年俱乐部的投入不得低于1500万元,不能高于3000万元。这样的新政也将对女足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在各队27人赛季大名单注册方面,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名单中必须要有2名本俱乐部青训出品的U21队员,也就是199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这样的政策变化,足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杜绝俱乐部靠花钱引进年轻球员的现象,提倡自主培养。落地江苏,这个新政对于江苏苏宁来说,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更有利于年轻球员的“冒尖儿”。目前,苏宁预备队中多以1997-1998年出生的球员为主。1998年出生的高大伦、谢小凡、胡志锋、胡升嘉、谢志伟均属于苏宁青训自主培养的球员。
关于U23球员的上场政策也有了小变化,首发至少有一名U23球员,全场U23球员至少要上3人次,不再与外援上场人数有关联。不过,如遇国字号队伍征调U23球员,俱乐部的U23上场人数可以相应减少,征调3名及以上的可不执行U23政策。
中甲中乙也将扩大规模。2020年中甲联赛将扩军至18支球队,2019赛季中甲联赛将全面引入VAR。另外,2019赛季中乙球队将增加到32支。
最后,虽然没有写进新政,但有条信息分外重要。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明确表示,“未来中国足协将出台关于归化球员的实施政策,协助俱乐部试点归化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外籍球员参加中超联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