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在灵魂上是个诗人

2019-11-04 11:08

 根据蒋子龙老师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最近几十年,我推荐的一些书,要找一些老头推荐,因为我已经70多岁了,从年龄上具备了推荐的资格。但是我推荐诗,只这一本。为什么,有些个大诗人,像舒婷,像蓉蓉,像车延高,用不着我推荐,我是他们的读者。但是,太次的书,我也不推,因为当今的诗坛、诗歌有一个问题,写古诗词的很多,根本不讲韵律,都是顺口溜,把一些政治热语、改革开放、基本原则都往诗里套。还有一些现代诗粗制滥造,驴唇不对马嘴。所以,虽然年龄很大,但是,为了保住晚节,不敢乱推。

张先生这本诗为什么我对它有兴趣,这里有一点是打动我的,他有相当多的诗里面都会有一点精神,有一两句话,不是所有的诗,有相当数量的诗大概在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多,我没仔细计算,我读的时候就把好的挑出来,但这里面打动我让我推荐的是其中一组,就是行走的诗词。

为什么是行走的诗词打动了我,我们当今处于一个同质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大体相同的品质当中。如这个礼堂、如这四堵墙,周围是铜墙铁壁,为什么,吃的差不多,自助餐不管是30样、50样大体差不多,你回到家吃的也都差不多,在超市买自个儿吃差不多,交通工具也差不多,无非是私家车、公交车或者地铁,语言差不多,看各大报纸头条都一样,消息都是一样的,最关键的我们接触的信息差不多,每个人一个手机,每个人一个群,大群小群接触的信息都一样。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信息、精神都差不多的一个时代。你有什么优势,你能说出什么新鲜话让大家感兴趣,你能产生什么思想对这个时代有益、对朋友有益,对读文字的人有益,有吗?所以,去年我们的大报纸,比如文汇报、天津日报,大致的标题是“我们的官员开始学说人话”,这是骂人的话,你怎么不说人话呢?不是,这个标题就是说,干部们、官员们开始说接地气的话,让老百姓感到亲近的话,不是套话空话,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语言环境、大家的意识都在同质时代,同质时代不是我说的,是学术界命名的。

打破同质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行走。为什么现在旅游,全国旅游热,全世界都旅游热,你到任何天涯海角都看到中国人,对中国游客的品质和素质铺天盖地的诟病。为什么呢?实际上老百姓潜意识里想打破这种同质。旅行可以有新的感觉,旅行可以有差异,旅行可以遇到奇事儿,旅行可以遇到奇人。比如中国有许多征婚站,最成功的观音山,观音山征婚东南亚,每一次征婚都有四五万人,青年男女、军人,包括海外的都来,成功率很高。为什么成功率很高,在山下相亲相中了,这对青年男女要上山要走三四个小时,这三四个小时的旅行,见品质、见情感,有些小伙儿看到女朋友高跟鞋走不动了,背两步,或者替她拿鞋,或者修修鞋上的钉子,或者买瓶矿泉水,这感情差不多就亲近了。有些富二代、官二代,或者穷人的“富二代”,一看走不动了,自己跑了,那就完了,基本就完了。所以能走到山上去,这段旅行,促成了这段感情。所以这个张乐先生,这本书我猛一翻,翻到他一首,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问我的目标是什么,诗和远行。

日本主要的作家井上靖、水上勉,所有在座的人知道的作家,他们都有一个头衔:行走作家。像井上靖、水上勉来过二十多次到中国,一个陈舜臣到中国56次。八十年代我带团去日本,第一次去日本,在和井上靖聊天的时候,他说他见过周总理,见过17次,我们这个团的作家有北京作协的主席,有内蒙作协的主席,都很惭愧,无言以对,只有我这个团长见过周总理,还是远远的见。那时候我给一个大人物当秘书,他到天津去,我是跟司机在老远的地方接我们的头儿,周总理出来,大家送他,看了一眼。而井上靖、水上勉看周总理是近距离的交流、行走能够寻找到自己的灵魂。

当今的作家和诗人,中国作家协会有好多创作基地里,叫我去挂牌,我从来不去,坚决拒绝,为什么?我认为一个好的诗人和一个作家在精神上是不可以有“家”的。现在中国没有大作家没有大师,老百姓会问为什么,太重房子,太重票子,太重家,太重车,真正的写作者,永远在行走当中,至少他的灵魂在行走当中。

所以,张乐,在灵魂上是个诗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