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菡正在给客人进行色彩、饰品的搭配,量身设计适合她的形象。记者 罗斌 摄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个人的外在形象是自己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个人形象设计这个行业应运而生,经过专业形象设计师的分析与指导,可以大大缩短个人在形象打造上的摸索时间,节约经济成本,提升穿衣品位,使人充满自信和魅力。
在美国,形象设计是与商业紧密结合的产业,其设计形态已达到生活设计阶段,即以人为本,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适应人的个性为目的,并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作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形象设计业和国外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增强,个人形象设计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眼影的颜色不搭调、衣服也没穿对……好多女孩出门上班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具体什么地方出了错?怎么调整?自己也无从下手……最初从事个人形象设计的人,往往都从类似的迷茫开始,陈菡也是这样。
“这个行业在欧美风靡已久,已经自成一套体系,但在国内知道的人还并不多。”陈菡说,自己本来在一家连锁美容机构做店长,但后来发现,一个人若只是脸漂亮了还远远不够,会不会搭配和审美更重要,因为美是整体而非局部的体现。
2008年,陈菡花了两万多元学费,参加了为期40天的专业培训。这次学习让她认识到,原来美丽不是悟出来的,而是有一整套的科学评价体系。“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我前后花了10多万元学费,系统学习了色彩和服饰风格搭配等相关课程,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也为开设自己的个人形象设计室储备了专业知识。”
2012年7月,陈菡终于如愿以偿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帮助更多的女性,唤醒她们对美的需求。
一项调查显示,个人形象设计虽然起源于国外,但目前中国都市女性中有近67%的人非常愿意提升个人整体形象与气质,这其中更有高达51%的女性希望能够掌握专业的形象管理知识和技能,甚至有近57%的中青年男性也希望改善个人形象。
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不是直接指向了丰厚的收入?陈菡摇头道,“如果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内容就知道,这个行业做大非常难。”陈菡说,一位新顾客来了,她会针对顾客的面部及身材、气质及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通过专业的诊断工具,测试出顾客的色彩范围与风格类型,帮顾客找到最合适的彩妆色、服饰色、服饰风格规律等。然后的服务内容包括陪顾客出国购物,帮顾客化妆,到顾客家里帮忙整理衣橱……这些工作都会花去设计师大量的时间,而且所有服务都是“一对一”,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推广难、传播效率低。
事实上,目前在重庆,类似的个人形象设计工作室有20多家,没有1家能在黄金地段的集中商业区租铺面,为了控制成本,大家都“蜗居”在写字楼里,甚至连豪华的装潢都没有,与这个行业本身注重和重塑外形的特点几乎是矛盾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成本控制了,客源又成了新问题。”陈菡说。
行业现状使陈菡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解放时间和精力,也为了做大市场,她决定将服务模式从“一对一”转型为“一对多”,从“帮助打扮”变为“教会打扮”。“只有让更多的人都能游刃有余地变美,才能让这个行业被大众所知,扎根主流市场。”
针对现在许多企业的招聘都设有形象分,陈菡联合同行面向普通白领和新入社会的年轻人专门开设“个人形象培训课程”,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她自嘲道,这些课程都是免费试听,对她而言是“赔钱赚吆喝”。
“在课堂上,我会用更加专业的角度来解释色彩搭配、服饰管理等内容。”比如在学习“四季色彩”理论后,大家就能针对自己的皮肤来选择更合适的妆容。虽然课程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但内容的实用性大,贴近生活,听后不少人都愿意花钱来参加更系统的培训或购买个人形象设计服务。
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后,陈菡每半月安排一次试听课,规模一般在30~50人不等。她粗略算过,每堂试听课能为培训课程带来三成的学员。
“许多学员在参加培训班1个月后,都能独立地穿衣打扮。”每当看到大家收获了美丽,陈菡就倍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