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已知最早英文年鉴将翻译出版一睹1852年的上海

2019-03-21 08:27

  《上海年鉴(1852)》(英文版)主要翻译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称,这份年鉴保留了开埠初期上海历史的许多重要信息。

  尤其,《上海年鉴(1852)》(英文版)刊载了当时西方人绘制的最详细的上海地图,北至吴淞江虹口到曹家渡一线,南至白莲泾到龙华一线,东至黄浦江陆家嘴,西至徐家汇、法华镇,包括了境内重要的河道、步道、桥梁、寺庙以及其他地理信息,地名均分别用中英文标注,也解决了中国读者阅读早期西方人对于上海叙述的许多困惑。年鉴还提供了开埠以来外国侨民在上海租界的人口统计、机构行号等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外国侨民在上海的职业、身份和地位清晰可辨。

  同时,该年鉴所收录的《上海口岸 1840-1850 年气候观测均值一览表》和《气象测量记录摘要》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连续的、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

  有趣的是,这份年鉴还涉及上海地区的黄历、婚俗、灯会,甚至于有上海人物的长篇文章《徐光启记略》。周育民提及,《徐光启记略》记载了作者亲自考察过的一些遗迹,包括城内徐光启的故居与祠堂、徐光启晚年居住过的“双园”以及徐家汇徐家老宅的情况,并根据采访和地方志书叙述了徐家后代在上海地区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些铭文、碑刻、墓葬等史料上海地方史书缺载,这些英文史料多少可以弥补一些缺憾。

  与会专家认为,在上海日益成为全球热点城市的今天,不断挖掘上海的历史史料对于今天城市管理借鉴富有意义。

  “上海这个城市非常具有吸引力,既有近代的辉煌,又有当代的成就。但上海史有非常复杂。许多人认为年鉴就是对一个城市的介绍,大多是平面的知识,比如南京路有什么店,但这本《上海年鉴(1852)》其实是一本小型百科全书,对天文地理算术社科皆有涉及,对上海周边地区甚至琉球都有着墨。通过它,读者能一睹上海1850年代的风貌。”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说,这样的珍稀史料还有不少,各研究机构可合力发掘更多资料。

  责任编辑:陈诗怀校对:张艳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