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的出现,意味着Forever 21将不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关闭门店调整经营模式,而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似的撤离中国市场。而对于这场引起热议的撤离,有记者就“撤离原因”咨询该公司中国官网客服人员,其的回复为“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
实际上,参照之前快时尚品牌撤离中国市场的套路,你会发现“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只是一种离开的体面说法而已。
比如说,在去年8月和11月,TOPSHOP分别宣布提前终止与中国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尚品网的合作、宣布关闭天猫旗舰店。而TOPSHOP关闭天猫旗舰店的原因与Forever 21的原因如出一辙,都是“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创立于1984年的Forever 21,品牌如其名,风格以20岁左右女孩的活泼、甜美风格为主。再加上价格平易近人、产品更新较快、物流迅速等原因快速地打开了美国市场,如今在全球已有了逾700多家店铺。
那么,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撤离中国市场的背后,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实际上,早在2008年Forever 21就已经以在江苏常熟开店的方式进入中国了,但由于深陷“选址错误”的漩涡其很快又退出了中国市场。直至2011年,Forever 21才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其开始开通中国官网和天猫旗舰店,并以线下叠加线上的模式正式运营。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快时尚”概念打入中国市场的Forever 21,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扩张缓慢,开店数量远低于同类品牌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8月,Forever 21在北京王府井(600859)apm开店,正式开始在中国的实体店之旅,但随后其扩张速度却明显比同类品牌慢了许多。2012年,Forever 21在中国共新开3家店,2013年开1家新店,2014年开5家新店,2015年开7家新店,2016年开7家新店,2017年开4家新店。对此,GlobalData零售总经理Neil Saunders表示,
“Forever 21对于中国市场的扩张决策太过谨慎,不够果断和大胆,已错过了加速渗透的最佳时期,很难再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除了扩张速度明显比同类品牌慢了许多之外,Forever 21旗下的产品也遭到了一些诟病——质量较差以及款式不符合中国审美。
“Forever 21的衣服品类虽然很多,但门店看起来特别混乱,像批发市场一样。再加之衣服设计风格不符合亚洲人的特点,有些裤子和裙子太长,感觉一米七以上的身高才能撑起来。有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该品牌脱离一线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并不适合中国市场。”
而再加上Forever 21品牌除了Riley Rose以及21 Red综合性概念店后没有更具有创意举措来抓住消费者眼球,以致其吸引力愈来愈低,而Puma、Gucci和addias等奢侈时尚品牌的官司更是让其形象跌至谷底,一蹶不振。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Forever 21本身扩张缓慢以致竞争力低于同类品牌,审美水平“水土不服”导致吸引力愈发低下之外,其所处的快时尚大环境或许也是其撤离的原因之一。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快时尚品牌不断有负面新闻传出,关店、退出中国市场以及业绩放缓一时间成了快时尚品牌的标签,而“寒冬”一词也被加到了快时尚这个行业的头上。
一方面,中国服装市场变化较大,一二线城市服装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除了兴起的本土潮牌外,原本一些具有资本实力、运营经验的服装企业也在积极的布局,欲与快时尚品牌争抢市场。如今太平鸟、MJstyle等国产品牌开始崛起,Supreme、OFF-WHITE等潮牌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视野,快时尚品牌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环保的品质消费,更倾向于购买品质好、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受这种观念影响,不少年轻消费者正在减少对快时尚服装的购买频率。而比起款式,如今的消费者似乎更加看重商品本身传达的价值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本土服饰品牌的崛起、加速入侵时尚领域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国外快时尚品牌还面临着另一劲敌的强大“夹击”——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平台中成千上万的淘宝网红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