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群:那个婚后被穷养的老婆到最后怎样了

2020-01-22 01:37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最扎心的角色莫过于嫁给爱情的罗子群。年轻的时候,以为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觉得如果不嫁给白光就活不下去,以为贫贱夫妻可以饮水饱。没想到,结婚前可以贫贱夫妻饮水饱,结婚后却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不仅罗妈妈恨铁不成钢,就连同样嫁给爱情的姐姐也劝她,离开一贫如洗的爱人,找一个靠谱的人重新过日子。

  不是罗妈妈和罗子君势力,而是嫁给白光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好高骛远还脾气火爆的不靠谱渣男换做谁都会崩溃。

  拜金女马诺有句名言是我宁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事实上大多数男人,坐在自行车上也会让你哭。

  剧情一开始就是倒卖手串赔了两万块钱,让罗子群去姐姐家借钱,而且在这之前刚刚因为倒卖茶叶赔了三万。面对如此不靠谱的妹夫和为了丈夫卑微到尘埃的妹妹罗子君气不打一出来,狠狠数落妹妹一顿。

  后来,白光又因为丢了工作,喝到不省人事去医院抢救,没钱交医药费,尽管罗子君已经和出轨的陈俊生离婚,不再是有钱人的阔太太,但走投无路的罗子群还是硬着头皮像姐姐求助。

  子君看到病床上窝囊颓废的妹夫,和被生活折磨的比自己看到去还要苍老的妹妹,不禁劝她离婚。

  咱俩不一样,你虽然离婚了,但这些年你养尊处优,保养的很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多了。而我这些年来被生活折磨的,那些不开心、委屈、怨气和戾气都是写在脸上的。

  在最新的剧情中,走头无路的罗子群又去找陈俊生借钱,被子君数落后,说了一段令人扎心的台词。

  也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就是每天早晚不用挤公交,不用数着钱过日子,眼巴巴地盼着发工资,最起码去超市的时候喜欢什么就想买点什么。有人帮你带带孩子,周末还能出去逛逛,实在不想做饭了就出去下馆子吃点。

  罗子群无奈说,你不要嘲笑我,现在有这样一个人摆在你面前你也会动心的。仙女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也不得不低头。

  是啊!很多没本事的男人都觉得自己的老婆势力、贪财,爱慕虚荣,其实他们也只是想过正常人的日子。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不会为孩子的学费发愁。

  她和被婚姻富养的罗子君不一样,她没有唐晶这样精明能干的女闺蜜给她出谋划策,她几乎没有结识贺涵这样的精英男。

  他承担不起养家的责任,他让自己的老婆一次又一次低三下四的去借钱,他不仅窝囊没本事还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和丈母娘开撕。

  越穷的男人,自尊心越强,神经越敏感脆弱,那颗脆弱的玻璃心需要你小心翼翼地去呵护。

  在没本事的穷男人眼里,天下的女人都贪慕虚荣,爱财如命,尤其是自己的老婆。

  我也在拼命努力工作,我又没有吃喝嫖赌,我天生家境不好,无老可啃,我穷是我的错吗?

  他们也不会埋怨自己的老婆和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势力的拜金女。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男人赚钱给心爱的女人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荣耀。

  其实在我看来,那个被穷养的罗子群和那个一贫如洗的白光才很难逆袭,不仅他们很难逆袭,就连他们的孩子也很难打破阶级。

  别看罗子君离了婚,但平儿的学习成长以及心理绝对比只道抽烟喝酒发牢骚白光和那个被生活逼成怨妇的罗子群的孩子好太多。

  白光也可以做小本生意慢慢积累,不图大富大贵,但求给孩子和老婆衣食无忧的生活。

  事实上,罗子君之所以能在奢侈品鞋店成为销售冠军,除了唐晶和贺涵的指点,最重要的是,她之前经常穿那些奢侈品的鞋子,她对它们了如指掌。最重要的是她圈子里人都能买得起那些几万块的鞋子。

  因为在农村,80后和9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很少,一般家里穷无非就是本来家境就不好,养一个都困难,但重男轻女、儿女双全等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他们认知,看别人生,都跟着生。结果孩子越多,越穷,根本没办法给孩子好的教育。等到孩子长大结婚生子,既没办法帮忙买房,也没办法帮忙带孩子。

  在当今社会,你让一对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夫妻,凭借自己的力量买房,自己带孩子,实在太难了。他们才是社会上最难逆袭的人。

  我有一个闺蜜和罗子群一样,年轻时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嫁给一贫如洗的爱情,她说,她和老公踏实努力,可以白手起家。

  她说,老公家孩子多,婆婆没法帮忙带孩子,没关系,她可以平衡好家庭、工作和孩子。

  因为那点可怜的自尊心,还有三十而立的咒语,非要丢下年薪15万的工作去创业。

  家里穷没钱投入只能和朋友合伙,别人占90%的股份,他只占10%,其实和打工没什么区别。

  没钱买奶粉,他给老婆灌输母乳喂养的各种好处,然后哄着老婆母乳到孩子两岁。

  大家都说,奶水8个月后就没营养了,他知道,但是断奶后就得喝奶粉添辅食,没钱买奶粉,老婆一个人带孩子做兼职也没时间做各种营养辅食。

  买不起尿不湿,孩子八个月,老婆天天猫着腰手洗尿布,洗得十根手指又红又肿。

  因为创业不成功,他的自尊心越来越强,那个玻璃心敏感的要命。老婆每次央求他别创业了,找份工作做吧!他都暴跳如雷,我都35岁了,不可能再给别人打工了。我死也要创业。你让我找份工作不就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和生活吗?你怎么那么鼠目寸光啊!这个生意做好了,有你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闺蜜笑了,你就10%的股份,即使生意做好了也是你朋友大富大贵,而我们最多解决温饱问题。我不鼠目寸光,那你告诉我孩子的学费怎么办?

  最让闺蜜伤心的是婆婆不仅不帮忙带孩子,还挑拨离间,说儿子之所以穷,是因为闺蜜把钱都偷偷给了娘家。要让儿子和闺蜜AA制。

  闺蜜欲哭无泪,她说我总算明白什么叫穷山恶水出刁民了。AA也好,省得他还不起信用卡,我还得给他擦屁股。

  闺蜜揪心地说,他总说我了变了,结婚前无欲无求,结婚后贪婪自私,势力。关键我还不敢和他离婚,每次提离婚,他都会狗急跳墙,说我就是因为穷才和他离婚的。他现在在家里的发火成本越来越低,芝麻大的事都能让他暴跳如雷。

  实在不行,就离开吧!虽然离婚对孩子有伤害,但是父母天天吵架,尤其是母亲不幸福,父亲郁郁不得志对孩子伤害更大啊!

  一个善良、贤惠、宽容、处处在意别人看法的怨妇比一个为了自己幸福拼命争取的心机女更让人悲哀。

  比起懦弱、优柔寡断、圣母心泛滥的罗子群,我更欣赏为了后半生的幸福努力争取的罗妈妈。

  她的头脑很清晰,为了减轻女儿的赡养负担,她要找一个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老伴。

  就连那个演技炸裂的凌玲,也是因为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而不惜做了别人最不齿的小三。

  还有那个被封为女人楷模的邓文迪,刚去美国为了拿到绿卡,不惜拆散年迈善良的房东夫妇,后来又用尽各种手段成为传媒大亨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为了分得财产又不惜一切代价生下两个女儿。现在虽然离了婚,但她却成功挤入美国上流社会,和比小20多岁的小鲜肉贪恋爱,和普京传绯闻。

  是的!这些听起来没那么光彩,但是她改变自己和女儿的阶级。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不要被玛丽苏偶像剧里的傻白甜蒙蔽了双眼,嫁进豪门的女人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年轻时可以为了爱情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但是有了孩子后,你得为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考虑。

  北京高考状元在采访中都说了,我们家是中产,我爸妈都是外交官,我从小到大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是农村的孩子很难接触到的。

  是的,如果为人父母的不努力,只知道玩手机、刷电视剧、打麻将,你指望孩子通过努力学习鲤鱼跳龙门几乎不可能。

  突然想起今年高考最悲催的一个新闻:《18岁学霸双胞胎兄弟备战高考断网3年》,家里为了孩子的学习,也没有装无线网,用的手机也没有内存卡,更没有流量。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禁令人感到悲哀。

  由于认知有限,穷人父母会觉得上网耽误学习,但富人父母会懂得如何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点去激发他学习开阔他的视野。

  就像《我是前半生》里的罗妈妈,因为认知的局限性她会觉得女儿只有嫁一个有钱的男人是最牢靠的,但她不知道真正的牢靠的婚姻是势均力敌的。

  无论今后何去何从,都希望罗子群能摆脱怨妇的帽子,也希望白光不再那么好高骛远愤世嫉俗,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再吵吵闹闹,虽然不能改变阶级,翻身逆袭,但是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知识和能力,比如学好英语,

  吉米老师前言:英语不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总之每个英语没学利索就匆匆出国的小伙伴都像是折翼的天使。出丑的方式总是千奇百怪,尴尬的感觉却是惊人相似。然而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当你出国后才发现你好像对真正的英语有什么误解。。。话不多说,快跟着吉米老师来学学吧~

  准备出国的小伙伴们,你们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学语言是需要环境的,只要在国外待上三个月,英语就能和当地人差不多了”,然而主页君想说,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在国外,有一种痛是“我们都在说着English,但我们却不懂彼此”,真是大写的尴尬!

  高中英语课那会儿,老师叫一个同学起来翻译句子,里面有汽车一词,这位同学萌萌地用了car,被老师嘲笑:都高中了还用car!要用什么啊?要用automobile !

  后来出国了,跟宿舍几个小哥聊天,我一脸真诚地向其中一个发问:Do you have an automobile?

  同时已经做好了被夸英语好用词高级的准备,美国人真的特别喜欢夸人。心里还想着:嗯下次去超市就蹭你的车了。

  这不就相当于一个老外学了中文,用中文跟你讲“等会儿坐一下你的四轮机动车”嘛。。。

  主页君突然想起高中时候,语文老师曾教训我们,都高中了还用什么床前明月光!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现在想想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没出国的时候,喜欢看外国电影,美其名曰提高英语水平,尤其喜欢警匪片,青春片之类的,所以觉得大老爷们说话就得这样:

  对没错,就得加个fuck,shit,damn这种词才感觉特别酷。然而出国才发现这么说话真的特别low,一般不是特别愤怒,美国人都不这么说话,而是完全换个不那么露骨的表达方式。

  我一拍脑门:自己平时在国内喜欢吃六分熟的牛排,换算到百分制不就是60%嘛。之前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也是这么教的。

  和几个美国帅哥出去玩,人家在外面等着呢,催了我一句。我有点不好意思就来了句,“Sorry, Im coming!

  我非常不解地看着他们,他们很奇怪我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后来其中一个小哥跟我解释说,Im coming.和Im cumming.是谐音啦。

  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下飞机坐轻轨去帕丁顿火车站,买票,用刚买电话卡的信用卡刷几次都没买到票,急,看见有人工服务,喜,跑过去跟人家说:I want to buy a ticket, can I pay by cash? What? Pay by cash? …

  大家都愣了,旁边另一个工作人员说:pay WITH cash! 尴尬死我了

  以前觉得,只有在喜欢的人面前才会说like,只有在形容美食的时候才会说like,只有在给Nike做广告时才会用like。

  出国前我牢记回答“Do you mind...时要用否定词“No”来表达不介意。现在我知道“Sure”、“Of course” 等肯定语意表达的都是不介意的意思。

  出国前我从来没用过“literally,现在literally一天至少用十次。

  出国前我想当然地以为tall杯是大杯。现在我知道“tall latte是小杯(12盎司)拿铁,而中杯和大杯分别是grande 和 venti。

  出国前我会用pretty/beautiful形容别人衣服“好看”,现在我会用cute.

  出国前我最小心的语法点是虚拟语气主从句时态一致问题,常常为到底是不是表达“与事实相反”意纠结。现在我最注意的是是否犯了run-on(用逗号连接完整句)错误。

  出国前我以为美国人直截了当说话不绕弯子,出国后发现来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我们讲英语其实很直来直去给人粗鲁野蛮的印象。比如:

  教授邮件里写“NB”不是说这事儿很牛,而是敲黑板让我注意重点(“NB“是拉丁语“nota bene,即“note well的缩写”。)

  “Emmm 是委婉表达反对,Ahhh 是恍然大悟,“A隐含“thats too bad,“Mmmm是说嘴里的东西好吃。什么嗯嗯哪哪哼哼哈嘿的拟声词不能混用。

  在也无风雨也无晴、有点闷骚有点烦的日子里,当别人问“Hows everything going?的时候,最好的回答是:“Its going.

  最震惊的一句是:Whats wrong with you?以前一直以为听老师的,以为是“你怎么了?”,字面是没啥问题

  可真正的意思差的远了去了…大部分的时候是问“你有什么毛病?”才用它…(更新注解:“你特么有病吧”更便于理解)

  当在街头遇到黑人一脸夸张表情喊你Mama,请务必要放心,他不是你失散多年的黑儿子,他是在夸你美......

  真是大写的尴尬,人家外国人说的英语,根本和李雷韩梅梅教的不一样好吗?!有时候国内的标语牌也是浓浓的山寨风,真是误导人啊。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好在国家出台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