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日本人的玻璃心换来一地鸡毛拿下了棋子戈恩也打垮了日产

2020-01-23 09:01

  戈恩1月8日如约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了自己的新闻发布会。整场新闻发布会充满了一个老男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和无言以对的心酸。

  戈恩宣称,日本的司法体系缺乏司法正义感,他们所做的指控都没有证据, 他们起诉的体系完全由个人提起,这玷污了日本的司法体系,颠覆了日本法律的形象。

  “我要为我自己证明,我是逃离了政治控诉,我希望在未来有一个公正自由的审判”。

  为了不给庇护他的黎巴嫩政府带来麻烦,戈恩并没有把日本政府的相关人员列入这一清单。但是长达十三人的所谓幕后黑手名单,也给了全球媒体充分想象的空间。

  这一场新闻发布会,证实了正经社在三天以前发布的“从英雄到阶下囚,戈恩跟日本财团的爱恨情仇”一文对戈恩事件的相关推论。

  在这一串黑手名单的掩盖之下,戈恩一手组建的日产、雷诺、三菱联盟以及背后相互角逐的各类政治和经济力量,很可能才是让他蒙受这一切的真正推手。

  20年前戈恩带着自己创造性地提出的雷诺-日产联盟体制降临日本时,带给日本汽车产业的是真正的希望。

  正经社在“从英雄到阶下囚,戈恩跟日本财团的爱恨情仇”一文中对戈恩救助日产汽车的过程进行了解读。

  如果让国际经济专家对戈恩的这一个创造性的商业联盟体制进行评价,你会发现大多数专家都会认为这个举措是颠覆性的:不是完全收购日产汽车,而是通过互相交换持股组建雷诺-日产的汽车产业联盟,其实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在正经社看来,一方面,戈恩利用这样一种体制,成功避免了因雷诺入局给日本民众带来的民族情绪上的刺激和变化;另一方面,独立性很强的两家公司组建了这样一个密切的产业联盟,在不干涉相互实际经营的状况下,共享技术、人才、生产能力、市场渠道和资金,最大限度增强了双方的市场竞争能力。

  戈恩还为这个联盟设立了非常有效的管理体制。两家公司的董事会互相独立,而在董事会之上设立横向的联盟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对大方向、策略以及经营政策等方面的协调,力图发挥1+12的作用。

  联盟成立后,两个世界级车厂互相持股,接着安排战略部署、共享平台及互补双方的弱点,最终实现效率最大化。

  正因为依托联盟体制的大力支持,以及戈恩实施的缩减成本相关计划,才使得他主导后,日产汽车第二年就账面盈利,四年后就清偿了所有贷款。

  借助雷诺的畅销车型设计,再加上日产汽车自己发动机上的技术积累,双方在全球推出的各类车型,成功挤入全球畅销TOP 10名单。

  戈恩因为这个联盟体制,被日本的汽车产业尊为教父,同时被日本人视为民族英雄。

  有业内人士告诉正经社,这个先进而独特的体制,几乎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很多全球化汽车巨头都曾经尝试过评估加入这一联盟的可能性。通用甚至为此曾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过申请和说明书。但最终,第一个加入这一联盟的跨国车企是戴姆勒克莱斯勒。2010年4月7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与雷诺-日产联盟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双方交叉持股权3.1%,锁定期长达5年。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和下一代小型车。此外,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品牌奔驰还将为日产汽车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提供发动机,雷诺日产联盟也将把3缸、4缸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提供给戴姆勒集团。

  后来,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三菱也被纳入了这一联盟,戈恩同时出任了三菱的董事长。而这个操作,也已经被看作三菱重生的契机。

  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车企大联盟正式成立以后,雷诺-日产-三菱的这一产业联盟,在全球乘用车市场节节推进。就在戈恩出事的2018年,大联盟的全球销量达到顶峰,以1075.6875万辆的成绩,仅次大众汽车集团8万辆销量屈居世界第二。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市场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戈恩并不知道烈火喷油的盛世之下掩藏着阵阵暗流。

  1999年,作为日本第一家汽车为主业的企业,日产汽车的业绩已连续26年下滑,全球市场份额从1991年的6.6%下降至不到5%,背负的债务高达2.4万亿日元,濒临破产的边缘。

  长期站在日产汽车背后的富士银行因为呆账坏账太多,也被拖入了深渊无力他顾。在消耗完日本产经省最后一笔贷款之后,出售日产汽车股权成为当时日本政府的唯一选项。

  另一方面,正在寻求拓展法国软实力的法国政府,对日产汽车的股权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由于法国政府处于雷诺集团的相对控股地位,因此作为准国有企业的雷诺集团就被推上了跟日产汽车合作的前台。

  谈判短暂而迅速,受制于强大的偿债压力,日产汽车其实一退再退。最终,雷诺以5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日产汽车36.8%的股份,成为日产汽车最大股东。而外界并不清楚的是,雷诺虽然只拿到了日产汽车不到40%的股份,日产汽车的董事会却答应了雷诺方面超过50%的投票权。

  虽然戈恩上台后,不遗余力地推动日产汽车和雷诺之间的交叉持股,但雷诺和日产汽车之间仍然存在主从关系。最新的一次互相持股计划发生在2011年,日产汽车当年购入雷诺15%的股份,同时,雷诺对日产汽车持股增加到43.4%。

  这在联盟的协调委员会中也能看出端倪。五人的协调委员会,其中三人来自雷诺,一人来自日产,一人来自三菱。并且由于雷诺控股日产、同时日产控股三菱,这就使得雷诺管理层制定的相关规划会在两家企业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而日产汽车董事会提出的一些建议,很可能会得不到任何反馈。

  再加上在戈恩的强力管理下,虽然两家企业共享技术和平台,但日产汽车在联盟中担任更多的是一个现金奶牛的角色。日产汽车新车型的发布一定会比雷诺晚3-6个月,而日产汽车会在雷诺旧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布更多的针对细分市场的车型,在牺牲车型先进性的同时,赚取最大规模的市场收益。

  崛起的日产汽车,逐渐成为联盟中较大的一方——2017年雷诺净利润为52亿欧元,其中日产汽车贡献了一半以上。但复苏之后的日产汽车,开始对当初与雷诺签下的“不平等”协议提出异议,双方嫌隙渐生。

  而在戈恩逐渐退居幕后的情况下,雷诺依然不会放弃对日产汽车这个现金奶牛的控制,新的CEO和董事长人选也在酝酿之中。

  日本人绝望地发现,戈恩退休后的接班人依然会来自雷诺,这引发了日本人的极大反感。一场针对雷诺的政变正在酝酿当中。

  路透社曾报道称,2015年4月,时任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龙动用12亿欧元公共资金,把法国政府对雷诺的持股比例由15%增加到了19.7%。

  法国政府认为,这样就有足够能力确保法国政府对雷诺公司可能危及国内就业或其他国家利益的战略决策进行否决。

  这一举动激怒了日产汽车。因为这意味着,万里之外被雷诺控股的日产汽车也将受到法国政府的影响。2015年4月23日日产汽车发布新闻稿,反对法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希望保持日产汽车的独立性。

  日产汽车随后要求把持有的雷诺股权增持至25%或更多。因为根据日本法律,若日产汽车占雷诺股权被提高到25%,将取消雷诺在日产汽车的投票权,以实际上结束法国政府的控制。

  甚至,这件发生在法国的政府收购股权案,还惊动了日本政府。据法国Contrepoints新闻网的报道,当时日本经济产业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法国这起“打劫”行为不满。

  最终,经过交涉,两国政府达成了一项折衷协议。法国政府把持有雷诺的股权比例从19.7%削减到15%,同时日本不再谋求雷诺超过25%的股权。

  问题是,紧密伙伴间的裂缝已经出现,而且无法弥补。正经社认为,关键原因在于:一方面,法国政府“合并日产汽车之心不死”;另一方面,日渐成为全球最重要汽车公司的日产汽车,也成为日本政府秉承民意打算完全收回来的对象。

  事实上,戈恩事件的导火索,正好出现在2018年初。当时,已成为法国总统的马克龙领导的法国政府给戈恩下了命令,要求他积极推动日产、雷诺、三菱合并。

  在日本媒体看来,法国政府向日方提议雷诺-日产合并,意在借壮大雷诺使它成为拉动法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缓解法国民众对马克龙政府的不满,减轻执政压力。甚至有激进的日本媒体表明,这实际上是雷诺对日产汽车的“吞并”。

  于是,踩着民粹主义边缘上台的新一届日本政府,在巨大民意的推动之下,选择了对夹在法日两国之间的“棋子”戈恩动手。这也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戈恩谈到幕后黑手时有些犹豫的原因。

  直线日,戈恩在东京羽田机场被日本检方逮捕,拉开了这个长达400余天事件的帷幕。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