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3月13日电(苍雁石洪宇)经历了阴冷潮湿的二月,栾婷婷终于看到了武汉的春天。小雨过后,窗外的树木愈发繁茂,茶花也早早开了。
31岁的栾婷婷来自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月初驰援武汉,至今已满月。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西12病区,栾婷婷负责30余名患者。
“刚来的时候,危重症患者比较多,现在几乎减少了一半,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好。”在病区里的每一天,栾婷婷都感受到向好变化。
比如:24床的患者从戴着无创呼吸机,说话和呼吸都很费力,到现在的侃侃而谈,和医护人员讲着武汉的趣事。
还有32床的阿姨,刚入院时郁郁寡欢,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治疗后病情平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时常和护士聊天。
夜深人静,患者们不再反侧难眠,唉声叹气。栾婷婷在值夜班时,听到的更多的是患者熟睡的鼾声。“这也许是我最近听到最美的声音了。”
另外一种变化来自栾婷婷自身。“最初来武汉,进重症病房,护目镜都会起一层雾,工作如同‘雾里看花’,总是担心操作出现问题,有点紧张和焦虑。”同济医院的“前辈”教给栾婷婷一个小妙招:在护目镜上涂一层碘伏,起雾的状况就会好很多。
战疫一个月,栾婷婷遇到了许多懂得感恩的武汉人。“有个老奶奶呼吸和说话都很费力,整个人看上去很憔悴,去卫生间的次数又比较多,我就一次一次搀扶着她去卫生间。”栾婷婷说,在这期间,老人一直在说着感谢的话,一遍又一遍。
“每次在病区做完护理工作,患者都会让我们快点出去,怕我们被感染。”被患者称为“吉林丫头”的栾婷婷,常会被这种“驱赶”感动。
“他们总怕麻烦我们。我和我们同事们都感受得到,武汉的患者把我们当成家人,我们也一样。”栾婷婷不记得听到了多少声“谢谢”。
栾婷婷记得,情人节那晚,武汉的雨下得很大,她的心情有些糟糕。“晚上10点,在医院门口,我们每个下夜班的医护人员都收到了一支白玫瑰,意外的惊喜。”栾婷婷看到,同济医院的一名武汉医生站在门口,给下班的护士们发白玫瑰。“那刻,心里暖暖的。”
武汉多雨。在武汉工作的一个多月里,栾婷婷印象中的晴天不多。休息的时间,她会在室内跳绳,或是在住处的小院里散步。“会有些寂寞,会在失眠的时候想家,想不满一岁的儿子。”闲时,栾婷婷会在记事本上记录下在武汉战疫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她遇到的、懂得感恩的武汉人。(完)
白祥军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普通患者就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武汉市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的指导下,计划分期分批把全市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定点医院集中,恢复原有的医疗体系和医疗秩序。[详细]
陈慧娟和肖琦雯,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厦门驰援武汉的302名医务人员中年纪最小的战士,她们都是1998年出生,出生月份只差一个月。[详细]
“谢谢你每周固定给我注射胸腺肽,给我带我最爱吃的牛肉番茄面,我们共同成长,在低谷时彼此打气”“你是我最佳作战伙伴,与你一起上感控班的日子特别有安全感,你总是能把感控工作完成的细致到位”“你说来武汉支援是你这辈子做过最勇敢的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平安回家,一起回家”……上述文字,是浙江建德驰援武汉的护士冯赟向同行“战友”的表白。[详细]
3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湖北6例,山东1例),新增疑似病例33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