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地方合作分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并协同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再锦上添花?《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合伙人王舜宜。
王舜宜:“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资金规模庞大,亟需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与沟通。在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将共同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特别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金融和保险是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汇聚了一批势力雄厚的金融和保险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人才。在“一带一路”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往往需要很多资金来参与长期的投资和建设项目。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香港的金融管理体系成熟,国际银行的选择和提供的服务多元化,而且香港一直是全球三大上市市场以及亚洲三大债劵市场之一,可以为投资者多维度地提供较低成本的资金渠道。
另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往往面对在不同国家的投融资和贸易方面的风险,香港在投资、风险评估、研究、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和仲裁方面具有优势,拥有各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发挥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协助企业更好地管控风险和合规地把项目推进和落地。
具体说来,香港可以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并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香港近年积极推进作为跨国集团全球或区域性财资中心的角色,为财资中心给予税务优惠(即,合资格财资活动和交易之利润其香港利得税率可降为8.25%)。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和运作资金池,可以使集团在不同地区的公司的资金灵活安排,管理外汇风险以及增加内部资金运作的效率。
其次,香港有助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扩大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香港也可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管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最后,港资企业和服务机构已经具有多年在海外开拓市场和进行投资的经验,可以作为内地企业的合作伙伴,帮助内地的企业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走得更稳健。
记者:近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税收征管合作有何意义?
王舜宜: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便利国际贸易、投融资和人才交流。税收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府近年来连续实施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纳税服务,都大大助力中国税收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新增减税1828.5亿元,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
近日,中国与其他33个国家(地区)税务部门共同签署《“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正式建立非营利性的官方“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构建增长友好型税收环境,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税收政策以及税收服务水平有不少的差异,有了这个合作机制,相信各国(地区)可以更紧密的沟通、互相学习和加强合作,对中国的“走出去”企业以及国外“走进来”的企业和人才在跨境涉税安排方面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共同提升各国(地区)的征管能力和纳税服务水平,共同推动更高层次的税收营商环境。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接连发布了多项税收政策,诸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惠及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工作的人员。对于跨越三个税制的大湾区而言,具有探索性。如果未来,相关的执行细则能进一步明确并顺利实施,预计不仅将促进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税收征管合作,提升营商环境也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在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纳税报告》排名持续上升,普华永道中国作为《世界纳税报告》系列十三年来的中国数据提供方之一,与世界银行一同见证了中国税务机关近年来在改善税收营商环境方面的不懈努力。
此外,普华永道全球税务高峰会(亚太区)暨税务科技论坛将于5月28-30日在珠海市举行,内容包括对“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相关税收问题的讨论,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性税务课题等,以期引领并推动沿线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协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商机、把关税务管理。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