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的团队成员韬略哥提出了“2017年楼市新逻辑”的问题,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楼市入冬的速度,比预想的要慢。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新政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各地政府(包括部分一线城市和多数强二线城市)希望在今年第一季度多卖地、多买房,为全年完成经济指标和减税打下基础。这样,就造成了前两个月土地和投资数据的飙升,远远超过了去年最火爆的时候。
如今,这个新逻辑仍然在演进。我们看到,特朗普团队的核心成员,65岁的国务卿蒂勒森刚刚访问了北京。这次访问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号:特朗普团队不仅认可了中方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直接采用了中方的表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如果说特朗普就就任之后,和习主席的第一次通话,拆除了中美关系的最大炸弹,公开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此次蒂勒森访华,意味着双方就中美关系的基调达成了共识。
接下来,未来20多天里我们将见证两件事,它们很有可能给全球带来大利好:4月6日到7日,中美元首可能在美国举行会晤;之后一周,美国将公布“汇率半年报”,美国有很大几率不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美很有可能相互给台阶,大家求同存异。
中方的让步是: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并不惜让巨额外汇储备缩水;大幅增加进口,缩小中美、中欧的贸易逆差。
美方的让步是:不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在核心利益上尊重中国,不跟中国打大规模贸易战。
如果这些事情都尘埃落定,那么中国楼市在未来两三年的基本逻辑也将确立,这就是:中国缓慢进入加息周期,楼市将高位横盘,重演2013年到2014年的走势。
上图是中国自从有房地产市场之后,商业按揭基准利率的走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目前的利率是最低的,这是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绿框)。红框里,是这轮牛市之前的那个加息周期,大家应该记得,2010年启动的加息周期,最终让中国楼市在2013年到2014年进入到滞涨、阴跌的状态。那时候,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哪里的楼市最危险。
2015年开始从深圳启动的这一波大涨,最终在2016年达到顶峰,推动它的基本力量,是央行连续7次的降息,而且是从第三次降息之后才开始起作用的。当然,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地方政府的救市(起点在2014年3月)。
现在,种种迹象显示,随着中美达成妥协,人民币的低利率时代已经终结。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从去年开始控制M2同比增速,踩下了刹车。货币政策的表述从“稳健”变成了“稳健中性”。今年,又几次提高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尤其是春节之后,多数日子都在货币市场净回笼货币。
昨天(3月20日),国债回购利率、银行间回购利率大幅飙升,银行间债市利率互换继续全面走高,同业存单的钱也越来越贵。今天,情况仍然在延续。这些都指向一个事实:央行收紧了货币,资金紧张了,所以钱贵了。
普通投资者也许搞不懂上述专业术语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看看过去一年“余额宝”的收益率走势:
等什么?第一,等中国跟特朗普实现和解,拆除“美国换届”带来的不确定性;第二,等今年秋天的十九大,今年是中国的“换届之年”,经济必须平稳。
如果4月15日美国的汇率半年报显示,中美实现了和解,那么今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就将获得保证(一季度房地产也不错)。那么,到今年美元第三次加息的第三季度末,或者四季度,中国将有可能正式加息,逐步结束这一轮货币宽松。
然后,是19大之后的深化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于是,房地产将进入一段类似2013年到2014年的平稳期,价格高位横盘、甚至稳中有降。
反过来,如果房价再次失控,在2017年或者2018年出现飙升,则中国将像楼继伟刚刚说的那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买来的时间如果浪费掉了,政策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需要在紧货币、紧财政的条件下进行改革,阵痛会更加剧烈,就更难凝聚共识,容易滑向左倾或者右倾的民粹主义。”
说实话,即便从爱护房地产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支持尽早启动加息周期,结束资产泡沫不断吹大的时代。
如果中美不爆大规模发贸易战,则加息必然到来,楼市未来两年大几率是进入高位横盘、阴跌期。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天天说钱的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帮忙点赞,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