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走向何方?中国经济前景几何?2019年5月26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教授,在大唐财富盛唐年会-大唐论道上为到场投资者带一场含金量十足的“大课”。连平教授曾经五次走进国务院,与总理面对面为中国经济建言献策。我们特将现场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中国经济的成熟观察者”的真知灼见。
上面三种情形仅考虑了对贸易领域的影响,没有考虑价格、汇率、政策等方面影响。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会采取一些逆周期的财政、金融政策对冲外部的影响。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在世界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逆周期宏观政策,200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达9.2%。
对于美国来说,贸易战的影响会逐步加剧。美国消费者到年底一定会感受到,贸易战最后不是让中国人吃亏,而是自己吃亏。美国财政部长也多次说,我们相信有一部分关税是我们的消费者和企业来承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不得不考虑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统计,中美贸易战将影响美国40个产业,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塑料制品加工业(约29.4万人受影响),其次是航空制造业(23万人)和制药业(20.2万人),汽车制造业受影响人数约18.4万人。各种农产品(包括水果和坚果种植、动物屠宰、蔬菜、酿酒等产业)生产可能受到波及的就业人口高达44.8万人。
2018年,中国销往美国的产品大概是5000亿美元。从2017年数据看,前面加征关税的2500亿、2600亿美元产品中消费品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有30%上下,而剩下的3000亿美元中至少60%以上是消费品。所以美国政府必须谨慎对待后面的商品,因为消费者的利益会直接受到影响。他们利益受到伤害之后一定会在政治立场上表现出来。
第一,新型城镇化拥有巨大潜力,城市群和都市图发展前景广阔。第二,农村改革发展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第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第四,工业技术进步将带来新型工业化、科技化发展及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带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2%,较2018年同期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国际机构对欧洲经济的预期也大幅下调,2019年4月份IMF对欧元区2019年度GDP增速的预测为1.3%,较1月的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2019年3月份OECD更较2018年11月的预测下调了0.8个百分点。
2018年投资增长5.9%,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8%。随着宏观政策趋向积极,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今年1-4月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到4.4%。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和重点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在补短板上发挥更大作用。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基建投资将持续加快,但严控债务杠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资金来源问题仍将制约基建投资回升力度。
2018年一到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8%、6.7%、6.5%、6.4%,全年增长6.6%,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元。宏观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从2018年的调控和抑制转为2019年的支撑和托底,促进经济运行出现改善,一季度经济增长6.4%。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力将持续释放,外部环境可能继续改善,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落在6%-6.5%目标区间的上部。
关于房地产问题,政策适度结构化调整,房价不会大起大落。例如,一二线城市政策环境缓和之下,市场成交活跃度有所提升,刚需及置换型改善性需求释放,销售同比可能小幅增长,中心区域存在房价补涨的潜在动力。因城施策基调下,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侧并没有受到抑制,但前期明显受益于棚改货币化安置的三四线城市基本面可能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