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A制造工具 B 直立行走 C 说线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4.在某农耕时代原始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陶器碎片,还有窑藏谷粒、骨制箭头,此遗址是
A 战争频繁,战利品增多 B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增大 C 人们的思想水平的下降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奴隶主阶级的变法 B旧贵族的变法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 D农民阶级的变法
16.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这种现象开始于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___________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在_________的房子里。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的“轩辕”指的是___________。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_。
8.秦始皇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了____________,沟通了长江水系和_________水系。
1.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同“举”)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①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1分)②周青臣拥护郡县制,淳于越主张分卦制。(2分)③秦始皇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
2.①反映的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情况(1分)②“天下为公”说的是当时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公有的,没有私有财产,河姆渡、半坡氏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就是突出的例证,“选贤与能”说的是推举德才兼备的人的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例如传说时期的的“禅让”(2分,要点对即给分)③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加剧,私有财产出现,阶级产生,原始社会解体。(2分)
①思想: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1分),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1分)
②教育: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1分)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知新;(1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好学。(1分)
2.①秦王蠃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1分)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1分)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1分)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1分)⑤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1分)
展开全部七年级期末测试历史试卷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0分钟 总分值:4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20题,总分4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入下表的相应处。
1、 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3、“破釜沉舟营烧掉,暴雷惊电连于扫。臣报君仇子报父,杀尽秦兵如杀草。战酣气盛声喧呼,诸侯壁上惊魂逋。项羽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千古无。”这首诗描写的哪场战斗的情景?
4、汉武帝是封建王朝中三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对内励精图治,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些大一统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5、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 )
6、公元前109年,凶东巡泰山等地,亲眼目睹了黄河泛滥造成的灾害,痛下决心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黄河长达80多年没有泛滥。文中的“他”是:
7、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标志的“楚河汉界”,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渊源:
8、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九章算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的发明
11、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2、右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请问三国时期今天的广西地区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14、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在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在:
15、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在农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
A、王羲之 B、柳公权 C、怀素 D颜线、佛教传入我国后,给我国文化填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其中就有代表佛教艺术成就的石窟艺术。北朝时,和云冈石窟同时代表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的石窟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 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分)
道路:丝绸之路。 (2分) 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3分)
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读了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至少说出两点,2分)
结论和认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忠于祖国;开拓进取;百折不拒不挠;信守承诺、不辱使命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曹操当时的“壮心”是什么?为此他实施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统一全国;(1分)赤壁之战;(1分)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解基础。(2分)
(3) 曹操一生受到最大挫折的战役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挫折?(4分)
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失败。(1分)原因:曹操骄傲自满;他的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等等。(3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又有哪些?(6分)
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又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政府加强农业政策上的扶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等。(言之有理,只要说出一点即可得2分)
2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和”与“战”的关系。(各举一例)(4分)
(2)北魏时期促使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3)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
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展开全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发现于
A制造工具 B 直立行走 C 说线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4.在某农耕时代原始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陶器碎片,还有窑藏谷粒、骨制箭头,此遗址是
A 战争频繁,战利品增多 B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增大 C 人们的思想水平的下降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奴隶主阶级的变法 B旧贵族的变法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 D农民阶级的变法
16.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这种现象开始于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___________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在_________的房子里。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的“轩辕”指的是___________。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_。
8.秦始皇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了____________,沟通了长江水系和_________水系。
1.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同“举”)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①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1分)②周青臣拥护郡县制,淳于越主张分卦制。(2分)③秦始皇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
2.①反映的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情况(1分)②“天下为公”说的是当时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公有的,没有私有财产,河姆渡、半坡氏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就是突出的例证,“选贤与能”说的是推举德才兼备的人的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例如传说时期的的“禅让”(2分,要点对即给分)③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加剧,私有财产出现,阶级产生,原始社会解体。(2分)
①思想: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1分),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1分)
②教育: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1分)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知新;(1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好学。(1分)
2.①秦王蠃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1分)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1分)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1分)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1分)⑤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1分)
展开全部一、选择题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手脚已经分工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
5.“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
12.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14.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16.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
17.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
18.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20.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
21.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2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2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3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3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31.(1)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错别字不得分)(2)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32.(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图三 祖冲之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出报板、作手抄报、讲故事等。(3)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34.(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孟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11694405932011-01-17
展开全部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第33题:12分;第34题:13分,本大题共25分。)
33、(1)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4分)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安史之乱,生产受到破坏。再加上之后的长期战乱,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注册的人数也日益减少。(4分)
(3)从唐朝人口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只要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的增长就快。反之,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减少的趋势。(4分)
34、(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5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5分)
①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②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对国家机构做了改革和整顿;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⑤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⑥重视文化教育,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⑦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⑧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总结其中五点以上者给满分,其余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