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人教版的)

2020-02-07 15:51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选择题部分:学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测评、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所有选择题

  A、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秦汉) B、发展繁荣的时期 C、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D、衰落时期(明清)

  2、古人云:“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指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A、巩固隋朝政权 B、方便隋炀帝巡游江南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边防,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统治时的局面,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重大举措的是: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的直接目的是:A、巩固统治 B、减轻人民负担 C、提高办事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4、后人对武则天的统治基本给予肯定,称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主要是因为: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①稳定政局②任用贤才:姚崇。③重视地方吏治。④崇尚节俭。⑤民族政策开明 ⑥完善科举

  (1) 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2)耕作方式:南方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水稻,(3)饮茶之风盛行。

  (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是重要代表。

  (1)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2)长安城内分市和坊,住宅区称坊,商业区称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①耕地使用曲辕犁 ②灌溉使用翻车 ③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 ④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

  A、选官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A、打破了没有家庭背景不能做官的局面 B、国家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D、禁止高门权贵的子弟入朝为官

  A、创设新的制度 B、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C、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考试命题主要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趣味题:*唐朝诗人孟郊参加科举考试,经几度落榜后,年近半百终于金榜题名,不禁意气风发,写下“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孟郊的故事反映了下列哪几种现象?

  A.“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B.“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1)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靺鞨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为一家

  C、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1)与日本 ①遣唐使:隋朝时,已有遣隋使来华,唐朝时人数增多。他们回国后依照唐制进行了改革。

  (2)与新罗: ①新罗派留学生和使节来唐朝学习,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了科举制。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前往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并著成《大唐西域记》。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1、选择题部分:学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测评、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所有选择题

  A、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秦汉) B、发展繁荣的时期 C、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D、衰落时期(明清)

  2、古人云:“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指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A、巩固隋朝政权 B、方便隋炀帝巡游江南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边防,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统治时的局面,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重大举措的是: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的直接目的是:A、巩固统治 B、减轻人民负担 C、提高办事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4、后人对武则天的统治基本给予肯定,称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主要是因为: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①稳定政局②任用贤才:姚崇。③重视地方吏治。④崇尚节俭。⑤民族政策开明 ⑥完善科举

  (1) 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2)耕作方式:南方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水稻,(3)饮茶之风盛行。

  (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是重要代表。

  (1)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2)长安城内分市和坊,住宅区称坊,商业区称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①耕地使用曲辕犁 ②灌溉使用翻车 ③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 ④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

  A、选官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A、打破了没有家庭背景不能做官的局面 B、国家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D、禁止高门权贵的子弟入朝为官

  A、创设新的制度 B、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C、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考试命题主要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趣味题:*唐朝诗人孟郊参加科举考试,经几度落榜后,年近半百终于金榜题名,不禁意气风发,写下“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孟郊的故事反映了下列哪几种现象?

  A.“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B.“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1)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靺鞨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为一家

  C、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1)与日本 ①遣唐使:隋朝时,已有遣隋使来华,唐朝时人数增多。他们回国后依照唐制进行了改革。

  (2)与新罗: ①新罗派留学生和使节来唐朝学习,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了科举制。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前往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并著成《大唐西域记》。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1、选择题部分:学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测评、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所有选择题

  A、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秦汉) B、发展繁荣的时期 C、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D、衰落时期(明清)

  2、古人云:“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指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A、巩固隋朝政权 B、方便隋炀帝巡游江南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边防,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统治时的局面,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重大举措的是: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的直接目的是:A、巩固统治 B、减轻人民负担 C、提高办事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4、后人对武则天的统治基本给予肯定,称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主要是因为: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①稳定政局②任用贤才:姚崇。③重视地方吏治。④崇尚节俭。⑤民族政策开明 ⑥完善科举

  (1) 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2)耕作方式:南方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水稻,(3)饮茶之风盛行。

  (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是重要代表。

  (1)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2)长安城内分市和坊,住宅区称坊,商业区称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①耕地使用曲辕犁 ②灌溉使用翻车 ③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 ④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

  A、选官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A、打破了没有家庭背景不能做官的局面 B、国家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D、禁止高门权贵的子弟入朝为官

  A、创设新的制度 B、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C、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考试命题主要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趣味题:*唐朝诗人孟郊参加科举考试,经几度落榜后,年近半百终于金榜题名,不禁意气风发,写下“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孟郊的故事反映了下列哪几种现象?

  A.“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B.“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完成时间: 分钟 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 掌握90% □ 签字:

  (1)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靺鞨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为一家

  C、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1)与日本 ①遣唐使:隋朝时,已有遣隋使来华,唐朝时人数增多。他们回国后依照唐制进行了改革。

  (2)与新罗: ①新罗派留学生和使节来唐朝学习,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了科举制。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前往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并著成《大唐西域记》。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