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除了少数作品有意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模糊处理之外(如《笑傲江湖》),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交待了明晰的历史背景,将虚构的传奇巧妙地糅合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中。
金庸小说里时常有历史人物跑进来客串,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一大堆;主角也时常参与历史重大事件,比如蒙古统一、南下征宋,李自成进京,康熙平三藩等等。
但书中所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只是套了「历史」的外衣,里面则根据剧情需要做了大量修改。理由很简单: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冲突的戏剧化。
因为真实世界里极少有凭着个人武力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这与武侠中的一骑当千完全相反。所以必须要对史实进行删改,甚至只借个名字进行原创,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也是与历史人物结合最多的一篇,几乎将半个康熙朝的大事都卷了进去。所涉及的不仅有清廷、天地会、台湾、三藩、西藏、蒙古,甚至还有海外的俄罗斯。主角韦小宝穿插其中,时而插科打诨时而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全书的引子是《明史》一案,吴之荣告发、鳌拜下令严查、江南无数读书人惨遭牵连,乃是清初最著名的文字狱。而通过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三位大儒的口述,引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另一个是大力将军吴六奇。
吴六奇沦落街头时曾受名士查继佐(字伊璜)之恩,日后发达并身居高官,又在《明史》案中救了查继佐。这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并不是金庸原创,早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已记述过(不过名字叫做「吴六一」),而查继佐是金庸祖上先辈。引入这个故事一是为了增加剧情的趣味性,二也是为纪念先人。
不过,历史上的吴六奇除了救人报恩一事之外,并不算多么正义的人物,主要原因是他身为明朝总兵却率部降清,并在清朝身居要职。而故事中的吴六奇是个慷慨豪迈的奇男子,暗地里反清复明,结交仁人志士,还做了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可惜最后身遭暗害。
而那个告密小人吴之荣,史载他死于疟疾。书中安排韦小宝带他去庄家灵堂后活活吓死
展开全部基于历史背景,架空历史,金庸可以算是第一人。他的故事是有历史背景的,比如靖康之耻,郭靖和杨康的名字的由来是真实的。丘处机,马钰全真七子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甚至包括王重阳也是真有这个人,成吉思汗,拖雷都是真的,但是什么南帝北丐之流就是架空和虚幻的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就是老金同志写书的奥义。有真有假,所以故事变得有趣。读者既知道大体的走势,也知道了虚幻的情节,会更有吸引力。所以半真半假的故事,反而令人更愿意去了解平时我们不大读到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更吸引人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这就是金庸的贡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2011-08-19展开全部借古代人物演绎本来没有的故事,中外皆有之。唐人小说,里面人物都是历史存在的,例如张生崔莺莺等。三国演义中,也并不全是符合历史。国外大仲马的历史小说里,真实人物屡屡出现,如玛尔戈王后等。但是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虚假的(或者其遭遇是虚假的),把虚假的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可以更明显的突出人物在特定历史时代的悲欢离合和社会在特定场合的变更带来的冲击。金庸的小说从本质上讲,并无变化。但不可否认金庸作品是成功的。
展开全部基本没有真实性。如果一定要说的线%左右。例如《射雕英雄传》里面一些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拖雷、哲别、窝阔台、全真七子、丘处机等)史上确有其人,丘处机的确与成吉思汗有过交往,而西征、屠城、灭金、灭夏也的确属于史实;又如《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的确是长期统治云南的地方政权首脑;再如《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的确是元末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朱元璋、陈友谅、彭莹玉等均确有其人,朱元璋就是明代的开国皇帝。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sydx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