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大东坝镇七村,现存 10 余幢清嘉庆、道光年间古民居,其中 7 幢占地面积在 2000 平方米以上,有 4幢古民居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七村所在的石仓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3 年列入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据阙氏族谱记载: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闽浙赣三省一片荒残,国家鼓励移民垦殖。康熙五十四年,阙盛宗三子其兴与哥哥其春、日春到石仓铜坑搭棚安身,专做洗铁砂的生意,他们不仅头脑灵活而且勤俭节约,因此很快便开始发迹,不断添置田地、建筑大宅。每幢大宅以中轴线对称设计,有藏有露,层次分明。
尤为珍贵的是村中目前还保留了从嘉庆、道光、光绪、民国和 95 年五个时期的阙姓族谱共 49 本、清代雷氏族谱3 本,古契约 5000 多份、古代账本和分家书 200 多本,引起了海内外历史学者关注,吸引了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的教授们先后到访。目前已出版《石仓契约》系列丛书四辑共 32 册(共五籍 40 册),教授级论文 20 多篇,收录契约文书图版 5000,图片近万张。
所藏之契约包括田契、房契、婚契、分家书等不同种类的契约文书。其中以田契最甚,每张田契包括卖地原因、田地坐落地点、价格、产权申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订契时间、在见人和中人等。
七村所藏田契形式多样,有的由正契、找契和契尾构成,有的直接由正契和契尾构成,前者说明卖田者中间反悔向购买者追加了一定费用,后者则不然。
有的契约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落后的思想,如卖妻契约 、 卖儿契约、 典妻契约等。
除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契约、文书,也保留了大量收租簿、流水账、杂字书、医书、商业文书等,因此七村也被评价为目前保存契约文书最为齐备,数量最多、种类最多且记载最为清晰的村庄,依据这些曾经让国内外历史学者们以为曾经消失殆尽的清代乡土文化、生活、经济活动的契约生动还原了这个村庄百年前各家各户的情况。
根据七村契约收藏者阙龙兴老师讲述,目前有多位学者长期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研究石仓契约,其中不乏有国外学者,《石仓契约》更被哈佛大学兼京图书馆收入馆藏。目前由浙江“千人计划”专家、著名设计师徐甜甜老师设计的松阳县契约博物馆已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