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文玩”历史的大人物你认识几个?

2018-12-28 14:45

  文玩由来已久,但是到底有多久,您知道吗?古代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文房四宝更是家喻户晓。文玩便是从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文化,那么古人是如何改变文玩的历史呢?

  说起魏学洢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说到魏学洢的作品——《核舟记》,相信不管您玩不玩文玩,应该都知道这篇文章。

  魏学洢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仅仅百字的文章,却为核雕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这位皇帝玩葫芦痴迷到了什么地步呢?相传其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清康熙年间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范匏的蛐蛐罐就是在康熙年间出现的。

  很多人喜欢称呼乾隆皇帝为文玩第一“顽主”,从美玉到核桃再到养虫,没有这位皇帝不玩的。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朝珠的“正规化”也是由这位皇帝推进的。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撰的《大清会典》,将朝珠正式纳入其中,朝珠才从此“正规化”。

  嘉定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艺的开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他们合称“嘉定三朱”,共同创造并完善了多层浮雕与镂雕的风格,开启了嘉定竹刻的传统,是当之无愧的竹雕工艺开拓者。

  对于王世襄先生,真的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了,王世襄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京城第一玩家”,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不光玩物,还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水平。

  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这位皇后的一生是否真的喜欢文玩,没办法擅自揣测。

  但是这位皇后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个佩戴朝珠上画像的皇家贵族(在过去,皇族的画像是十分正式的),也正是这位皇后,为日后的朝珠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文玩如此让大家喜欢,因为它不光只是一个物件,更多的是它承载着历史的变迁,玩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文玩如此让大家喜欢,因为它不光只是一个物件,更多的是它承载着历史的变迁,玩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