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全国高考四川卷历史试卷的思考

2018-12-29 04:10

  高考试题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尺之一,也是检测高中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对高中教学有重要导向作用。基于此,作为执教高中的一线教师,略表对本试卷的感想,以就教于方家。

  本试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学生大多反映有话说、能下笔,但又不是很容易作答。每一个题师生们都感觉到直接或间接的在教育部课标上、在四川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上、在2014年四川省高考考试说明中都找得到命题的依据,都能疏理出命题的理路。换言之,试卷并没有脱离“依据和基础”去标新立意,让历史题像“真正”的历史题,改变了师生“不必认真仔细的学历史都可以答历史题”的错误观念。笔者相信这会对高中历史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估计今天试题的难易度应该与去年大致相当。

  本试卷有文字、表格、图表、图片、年代事件横轴图等材料作为试题的情景,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眼界,这正好符合课标要求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我认为今年的选择题题型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选择题的选项出现了不固定组合搭配的情况。前些年的组合选择通常是4选2或4选3,但今年试卷的第12题有4选2,有4选3等不确定的组合,这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更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严谨程度。第二,本试卷第11题的广告图片题。教材特别提到喜剧大师卓别林及《摩登时代》,如果纯粹为了应试、赶教学进度,我相信很多教师既便提到这个“知识点”,学生也不易得分。该题寓意深刻,很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功能,与课标强调的“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高度的契合。

  历史学是一门特别注重思维的学科,而不应该是人们想象中的“背多分”。由于材料问答题的分值高,其思维的含金量对试卷总分高低起着重大影响,对高三教学有十分重大导向作用,笔者仅以第14题为例作一分析。第一问共10分,以年代横轴上6个时代为编年,在年代横轴上方列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6个大事件,但是年代与事件并非完全一一对应,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把握和归纳时代特征时增加了难度。第二问10分,实际上要求从八个图片中考查解读能力。第三问10分,有陈旭麓的观点和“人们”对三个事件评论的观点,所有这4个观点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怎样解释历史?是以今天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观点还是以当时的条件去评价前人或事件,这就是课标要求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问题,这也是论从史从的治史方法和求真求实的价值取向问题。当然要准确理解陈旭麓的观点,正确阐释这三个事件的观点,学生还得具有批判性思维,对传统观点的颠复。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